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7:16
【摘要】: 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被广泛应用到增长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其中,空间计量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经济增长,正成为国内外空间计量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既有的空间计量实证研究,通过和非空间模型回归结果比较,验证了将空间计量学应用在区域经济增长研究的有效性和对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更合理的解释。 然而,国内目前对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仍较为粗浅,大部分是在原经济增长模型中直接加入空间变量,改造方法粗糙,而且大部分也是基于空间截面数据进行的研究,对空间效应估计有所夸大。此外,从投入要素角度进行的研究,也未能充分考虑实物资本的异质性和人力资本的空间效应。 为真实、准确的测度国内资本、外商直接投资(FDI)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空间外溢显著性和外溢程度,以及在我国东、西部不同区域具有的显著差异,本文基于省域技术水平间存在空间依赖性的理论假设,并且充分考虑了资本空间外溢的异质性,构建了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 首先,本文就国内资本、FDI和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对我国经济增长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从投入要素角度出发,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次,基于省域技术水平的空间依赖性和资本外溢性的假设,并假设FDI区别于国内资本具有空间外溢异质性,将FDI从国内资本分离,基于索罗模型,构建了空间扩展索罗模型,对中国省域及东部地区进行了固定效应空间面板估计,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并得出了有力的结论。而且,进一步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测度了国内资本和FDI及其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省域的异质性。再次,本文将资本扩展至广义资本,基于上述同样假设,从MRW模型出发,构建了空间扩展MRW模型,对中国及东、西部地区进行了固定效应面板估计,测量了人力资本及其空间外溢效应的显著性和外溢强度,以及在东、西部区域的不同作用。同时,与MRW模型进行对比,证实了空间扩展MRW模型更优。此外,为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作用,本文从Benhabib-Spiegel模型出发,构建了空间Benhabib-Spiegel模型,将人力资本作用分解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运用同样的空间计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中国全域及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能力均不显著等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最后,对前述实证结果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提出主要结论如下。 ①省域技术水平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 ②空间扩展索罗模型、空间扩展MRW模型和空间Benhabib-Spiegel的计量结果显著优于索罗模型、MRW模型和Benhabib-Spiegel模型。 ③国内资本空间外溢性显著,呈现出从东部到西部递减的显著特征。国内资本及其空间外溢性的总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东到西递减。西部地区,国内资本对本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即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国内资本依赖性最大。 ④区别于国内资本,FDI空间外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对省域人均收入的贡献和溢出强度均小于国内资本。而且,FDI的外溢性,除在我国东部地区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 ⑤全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均不显著。 ⑥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及空间外溢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大于西部地区。 ⑦在全国,人力资本自主创新能力不显著,对外来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显著。分区域而言,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外来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显著,西部地区则不显著;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能力均不显著。 而且,以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有效投入,FDI外溢作用的最大程度发挥,区域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以及省域间或区域间经济协调增长为目的,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127
【图文】:
第六章 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广义资本概念,在第五章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基于 MRW 模型构建包含人力资本的空间扩展 MRW 模型中,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作用中表现出的差异(对应于本文的第二块研究内容)。而且,本文将进一步基于Nelson 和 Phelps构建的理论模型,并在Benhabib andSpiegel 实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空间 Benhabib—Spiegel 模型,具体将人力资本的作用分解,研究人力资本对省域内自主创新和吸收运用外来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在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两种能力的显著性和贡献存在的差别(对应于本文的第三块研究内容)。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对前文主要结论进行总结,以推动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从国内资本有效投入,FDI 引入和空间外溢作用的发挥,以及区域人力资本培育、人才引进和在区域间合理流动等角度提出建议。最后,分析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FDI 空间外溢作用的有效发挥和人力资源在区域的合理流动,促进省域间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机制的形成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图1.2 本文空间计量模型思路图Fig1.2 The study process of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proposed in the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127
【图文】:
第六章 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基于广义资本概念,在第五章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人力资本,基于 MRW 模型构建包含人力资本的空间扩展 MRW 模型中,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在我国东、西部地区作用中表现出的差异(对应于本文的第二块研究内容)。而且,本文将进一步基于Nelson 和 Phelps构建的理论模型,并在Benhabib andSpiegel 实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空间 Benhabib—Spiegel 模型,具体将人力资本的作用分解,研究人力资本对省域内自主创新和吸收运用外来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在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两种能力的显著性和贡献存在的差别(对应于本文的第三块研究内容)。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对前文主要结论进行总结,以推动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从国内资本有效投入,FDI 引入和空间外溢作用的发挥,以及区域人力资本培育、人才引进和在区域间合理流动等角度提出建议。最后,分析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FDI 空间外溢作用的有效发挥和人力资源在区域的合理流动,促进省域间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机制的形成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图1.2 本文空间计量模型思路图Fig1.2 The study process of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proposed in the paper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桂梅;;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育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安;FDI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王金田;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刘建朝;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优化与城市进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晶晶;生猪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圆圆;创新环境、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绩效[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芸芸;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实证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晶;黄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4 芦凤姣;我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2年
5 林新朗;基于空间计量的我国住房价格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樊祜广;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焦秀焕;京沪技术扩散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章爽;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中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9 刁t熻
本文编号:273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