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体功能定位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1:0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空问开发失序,资源和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不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思路和战略的重大创新,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贯彻实施,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深刻认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建设是在空间布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的重大举措,对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本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重庆市同样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等诸多矛盾和挑战,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找准定位,理顺思路和精心部署。问题是:怎样认识重庆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总体格局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功能地位和角色意义?如何看待重庆市国土空间开发的新变化和审视各功能分区的相互关系?怎样来调整或部署下一步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并统一认识。要实现重庆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清楚地回答这些涉及到顶层设计范畴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本论文采用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发展潜力的实证分析方法,分别进行了大气环境容量承载力分析、水环境容量承载力分析以及区域环境容量承载力综合分析,并进行了重庆市单位GDP能耗分析,然后对重庆市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优化提升区域应当包括内环高速和中梁山、铜锣山两山之间的主城核心区,面积约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6%;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以及万州、黔江两大区域中心城市,面积约占全市的42.76%;适度开发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两翼”地区,面积约占全市的40.88%,是保障全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基地,以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以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进行点状开发,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向外转移;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包括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重要水源地以及主城四山保护区域,面积约占全市的9.73%。该区域禁止一切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建设成为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区域。根据以上不同功能定位,本论文进一步明确了各主体功能区域的产业开发方向,控制了开发强度,规范了开发秩序,并进一步完善了开发政策。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重庆市主体功能规划定位与区域协调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主体功能定位现状及发展机遇和挑战;而后分别论述了重庆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发展潜力、新形势下重庆市主体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重庆市主体功能分区定位及产业开发方向;最后论述了实现重庆市定位发展目标的对策措施及“十二五”展望并提出了结论。主要内容如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73378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2 郭熙保,王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历程[J];当代财经;2001年04期
3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4 王家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魏后凯;;“十一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调整方向[J];学习与探索;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733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