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4:43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亦日益加剧,如何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区域发展(经济增长和空间结构变化)问题更是其研究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区域发展是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选取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两方面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及演变的规律,不仅可以丰富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宝库,而且在实践上为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本文从区域发展实践的背景出发,在阐述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与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实地调研与相关文献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比较方法,据实深入系统地分析论述了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判明西安市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进而探讨并总结归纳出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与此同时,运用经济空间自相关性模型,构建出西安市空间圈层结构及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空间重组的措施。 论文的主要结论有: (1)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德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标准,判定出西安市区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开始逐步向工业化后期阶段迈进(2005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21%),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 (2)西安市产业结构总体上经历了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结构的转变。以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最人,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最小,劳动生产率也最低。通过对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得出:第一产业在源源不断的释放劳动力;第二产业还有吸收大量劳动力的潜力;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开始逐步稳定。 (3)通过对西安市市区和县域经济增长的分析,得出其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为:①西安市正处于空间集聚阶段,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中心市区是全市经济的集聚区;②经济增长逐步向多中心演化,阎良、灞桥、户县、临潼和长安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运用经济空间自相关性模型进行判定,确定了西安市经济空间发展的点一轴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市空间发展的模式,即:一级圈层(中心市区)实施增长极发展模式,外围圈层实施增长极与点—轴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最斤提出了西安市空间重组的措施,即构建完善的发展轴线、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系统、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图文】:
其中,建成区面积 231kmZ,市辖区人口533万人。鉴于西安市近年来行政区划有所变化,考虑到统计资料等原因,本文主要依据2005年底行政区划。(见图1一1、表1一1)。图1一l西安市政区图Fig.l一 1PolitiealmaPofXi,an
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最快,并对西安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2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64.52亿元,共增长了80.65倍,是GDP增长倍数的 2.01倍(见图3一3)。1980年以来,随着西安市GDP及各产业生产总值的快速增加,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安市产业结构总体上经历了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结构的转变(见图3一4)。1980年西安市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依次为14.94:59.03:26.03,到2005年转变为5.20:42.48:52.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9.74%;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6.55%,但仍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工业化战略的大环境密不可分;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共增加了26.09%,取代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下降的比重。’’’00「…二二雾平困困困困困 困-----今~~第一产业 ’ ’治治5。。「一一了
本文编号:2734872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图文】:
其中,建成区面积 231kmZ,市辖区人口533万人。鉴于西安市近年来行政区划有所变化,考虑到统计资料等原因,本文主要依据2005年底行政区划。(见图1一1、表1一1)。图1一l西安市政区图Fig.l一 1PolitiealmaPofXi,an
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最快,并对西安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2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64.52亿元,共增长了80.65倍,是GDP增长倍数的 2.01倍(见图3一3)。1980年以来,随着西安市GDP及各产业生产总值的快速增加,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安市产业结构总体上经历了由“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结构的转变(见图3一4)。1980年西安市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依次为14.94:59.03:26.03,到2005年转变为5.20:42.48:52.3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9.74%;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6.55%,但仍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工业化战略的大环境密不可分;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共增加了26.09%,取代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下降的比重。’’’00「…二二雾平困困困困困 困-----今~~第一产业 ’ ’治治5。。「一一了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海英;GIS支持下的四川省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4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