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1:06
【摘要】:基于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是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新疆棉区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棉区,其发展质量对稳定和提升我国棉花生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区域分工与专业化的视角出发对新疆棉花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农业结构调整中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特征及其发展态势,从宏观的制度因素和微观的棉农经营决策行为两方面探讨了影响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新疆棉花产业成长效率进行了评价。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与评析,该部分内容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新疆棉花产业比较优势及其竞争力分析。在研究全国棉区生产区域专业化变迁的基础上研究了新疆棉花产业的演进历程,并对新疆棉花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疆棉花产业高速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优越的自然禀赋条件使全国棉花布局向新疆集中,棉花生产在新疆农业发展中居于主导产业地位,棉花仍是新疆主要农作物中综合优势最强的农产品。 从区域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农业区域分工与专业化理论的基础上,利用DRCC法分析了新疆棉花的比较优势,并与全国其他主产棉区进行了对比;利用皮尔逊相关检验对影响新疆棉花比较优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区域分工专业化与新疆棉花比较优势变动的相关性;同时对新疆棉花生产的优势区域进行了测算划分。结果显示:1998年以后中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已丧失,但新疆棉花生产一直具有比较优势。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亩生产成本、亩用工作价、亩农药费与新疆棉花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分工专业化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发展并不是根据其绝对优势的变化而调整的,而是与棉花的比较优势变化基本相符,但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新疆植棉业的发展已表现出理性发展的态势。在本部分的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纺织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与新疆植棉大省地位不相符的是新疆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部分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了影响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微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研究 观因素中主要从棉农的经营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在宏观因素中主要从制度的角度 进行了分析。 从微观影响因素出发,在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与政府博弈的基础上,探讨了 市场化程度与农户收入的相关性。研究了市场化进程中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分析了 价格波动、经营风险与新疆棉花的生产供给反应。农户的投资行为是决定农业产业结 构调整方向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新疆农户农业投资结构与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棉花 政策、价格波动对新疆棉农生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生产结构的选择, 不仅依赖于农户所拥有的自然察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成熟程度,市场 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民按比较优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增收。新疆的市场化程度远 低于经济发达省区的水平,在全国处于非常落后的地位,但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善。 利用Nerfove模型对新疆棉花生产供给反应的分析发现,价格、经营风险和种植习惯是 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总体来看,新疆棉农在棉花种植中表现出一定的经济理性。 在对新疆主产区棉农生产投资行为分析中发现,当棉花价格对生产者有利时,农户种 植棉花的面积是普遍增加的,对棉花生产的物质投入也是增加的。而当棉花价格对生 产者不利时,新疆主产区棉农应对不利的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做法不是压缩棉花 种植面积,而是尽可能减少对棉花生产的物质投入,以期用最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 出,来弥补市场棉价不利造成的损失,这对稳定及提高新疆棉花的生产能力非常不利。 制度因素是影响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不管是土地制度的变革,农业市 场体系的完善,政府政策的制定,还是生产过程的社会组合的创新(农业企业制度创新、 生产经营模式等的创新),都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变。①对棉花政策和棉花流通体 制制度变迁的分析发现,棉花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棉花市场主体发育滞后、以及棉 花国际贸易中低效性等原因阻碍了我国棉花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导致棉花流通体制改 革的多次反复,在“松放、紧收”中循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为农户提 供了更为透明的价格信息渠道,可改善棉农的福利。②农地产权制度的完善,可以提 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行土地流转与相对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能够降低棉 农的成本,增加土地规模效益。加快农地流转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棉农经营规模, 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新疆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③促进农业产业化经 营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发达,增加了棉农的市场风险,制约着新疆棉花 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而相关案例分析表明,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对棉农增收和棉花产 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326.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孟凡艳;;张家口地区燕麦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丽敏;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霍远;新疆棉花成本效益及补偿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3 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红;中国新疆棉花产业链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2 马丽娜;棉花期货在新疆棉产业中应用的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3 刘峰;河北省苹果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苏旺;西部特色杂粮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枫;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石鑫;新疆近30年棉花生产水足迹时空演变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况进波;秀山金银花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赵鑫;基于新疆棉花良种技术扩散的农户选择行为调查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5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5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