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与东北亚贸易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54.7;F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秀杰;;蒙古国与东北亚国家构建合作机制的现状与展望[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9年05期
2 谢桂娟;;东北亚国家集体身份的缺失及原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周延丽;;中蒙俄经济走廊——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和东北亚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J];西伯利亚研究;2015年05期
4 叶威;;东北亚国家能源博弈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年18期
5 盛海燕;;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J];对外经贸;2013年11期
6 ;从这里融入东北亚——《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创刊[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鲍里斯·萨涅耶夫;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前提、方向和问题[J];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05期
8 周京奎;论天津与东北亚国家产业合作前景[J];开放导报;2005年01期
9 阳光;韩国明年将推进东北亚国家足球对抗赛[J];当代韩国;2002年03期
10 李保文;哈丁分析东北亚国家对华态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长雄;杨英杰;吴杨;孙艳梅;;强化共生合作理念推动东北亚区域共生发展[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严法善;;推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市社联等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淑云;;信任机制: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的保障[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刘伟;金寅圭;;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体发展阶段性方案[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繁荣与交流”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刘红;张克强;;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6年
6 张立岩;;构建和谐经贸关系应对绿色贸易壁垒[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敬贺;;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法律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8 徐晋;;我国饲草产品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必要手段——绿色营销[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4苜蓿产业化[C];2003年
9 纪逗;;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10 曾文革;王海志;;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执法机制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晓;中国扩能潮致东北亚国家PX项目降温[N];中国石化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闫勇;构筑东北亚合作机制新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通讯员 刘成华;推动珲春与东北亚国家经贸旅游合作[N];图们江报;2011年
4 张介岭;东北亚国家申请量增长最快[N];经济日报;2008年
5 盛海燕;俄罗斯能源产品在东北亚国家市场面临潜在竞争[N];黑龙江经济报;2013年
6 曲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构建东北亚共同体:中国的立场与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见习记者 袁宝年;共“画”一幅友谊长卷[N];内蒙古日报(汉);2019年
8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远东各民族历史、考古和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拉林 教授 陶丽 编译;中俄能源合作及东北亚区域发展前景[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9 常思哲;东博会牵动东北亚科技经贸合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刘丽娜;中日韩成为新热土[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霞;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宋阳;林产品新绿色贸易壁垒经济效应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王灿;专利贸易壁垒及其应对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珠思文;南非与东北亚贸易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2 江旋;东北亚国家建立政治互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房磊;东北地区对东北亚国家贸易潜力与发展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4 李娅蕾;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国家网络空间关系—冲突、合作与前景展望[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5 崔硕;论冷战后东北亚国家的民族主义[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曹利华;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及与东北亚各国的能源合作[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蒙;中国的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洪登海;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王敏;东北亚局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延边大学;2004年
10 路玮孝;推进东北亚区域融入“一带一路”合作的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738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3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