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重庆“四北地区”合作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9:37
【摘要】: 重庆“四北地区”是重庆乃至西部地区优势明显、产业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进一步发展壮大“四北地区”经济实力,是铸强区域经济发展龙头,以带动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现实需要。本文结合重庆“四北地区”经济发展实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规划、实际工作等进行研究,得出加快重庆“四北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要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合理划分主导产业、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统筹协调区域行动,对加快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和增长极相关理论,对重庆“四北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当前,该区域经济发展已基本形成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汽摩制造等工业经济为骨干,以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为主体,以现代都市农业为补充的,行业众多、门类齐全的现代经济体系。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渐表现出区域性、互动性、市场性等鲜明特点。未来重庆“四北地区”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凸显区域性、外向型、集聚化和稳健发展的特性。但重庆“四北地区”发展也伴随着一些客观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总结重庆主城北部片区合作发展积极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国内外其他区域合作的成功范例,对重庆“四北地区”合作发展的模式选择、关键环节与工作重点进行了论述,阐明重庆主城“四北”合作是大势所趋,并应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采取“准行政”管理模式,并据此提出了针对该区域合作发展的方向性、政策性和工作性建议。 本文试图通过对重庆“四北地区”合作发展的研究,为该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并通过后期的实施与发展,不仅使此次研究得以延续,同时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127
【图文】:

示意图,重庆,区位,区域合作


3图 1.1 重庆“四北地区”区位示意图2Fig.1.1 The Sketch Map of “Four n orthern sections”of Chongqing上图选自四川农经网(2008 年 3 月 5 日登载)重庆行政区划图;下图选自重庆“四北六方”区域合作网站(20年 3 月 5 日,重庆市“四北六方”区域合作办公室主办,新华社重庆分社网络中心制作)。

示意图,综合交通,重庆,示意图


3 重庆“四北地区”加快发展的趋势分析3.1 重庆“四北地区”基本情况区位优势明显。“四北地区”是重庆主城区难得的一片地势平缓、腹地纵深的“宝地”,是重庆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没有山脉阻断、能够连成一片的唯一区域。为此,该区域已成为重庆主城“北移东下”扩张战略的主阵地,也是带动整个重庆北部地区、沿江而下辐射广大渝东南、渝东北地区的关键区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该地区已有大量的市级机关和中央驻渝企事业单位3入驻,已使该区域成为了重庆名符其实的新行政中心,也为区域经济加快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示意图,园区,重庆,示意图


上游最大集装箱码头——寸滩深水港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货枢纽编组站——龙头寺火车站,还有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电信交换枢纽、中国西部南北(渝黔、渝合高速公路)和东西(成渝、渝万高速公路)公路大通道的交汇枢纽,同时也是规划建设中的重庆城市轻轨环线密集地区,已初步形成“西部唯一、全国少有”的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为该区域加快发展集聚了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现代经济要素。园区分布等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奇中;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J];安徽科技;2004年Z1期

2 王树林;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3 谷永芬;洪娟;张跃;;转型期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综述[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4 葛竞天;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5 陈安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传输渠道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6 张建军;刘健;;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理念思辨[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7 王颖;区域创新体系与大西北开发[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王志凌;谢宝剑;;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政府与市场——兼论区域合作战略[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陈兴述;田代贵;;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目标及空间发展战略[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10 庄彤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3期



本文编号:2759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59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