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湘琳;;浅谈调整与完善辽宁区域经济政策的思路[J];沈阳干部学刊;2011年03期
2 靳文辉;;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行为的司法权保障[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9期
3 卢阳智;;论宏观调控法律责任[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龚勤林;邱萍;;问题区域识别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探索;2011年04期
5 李西臣;;宏观调控主体可问责制度构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吴晓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旭;;对区域经济政策博弈理论的反思:利益相关理论引入初探[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艾凤;王好;;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晓西;;从提高执政能力来看完善宏观调控[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中基;;规划支持系统[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史际春;肖竹;;论分权、法治的宏观调控[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魁;;构建和谐东北亚经贸关系[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叶姗;;购买性财政支出行为之可诉性援证[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佳;;西藏经济发展的民族文化视角[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9 柳絮;;政府营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10 李宏宇;;从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角度谈研究生教育改革[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蒙克;IDC:未来5年中国IT市场仍将高速增长[N];网络世界;2009年
2 赵惟;浅谈市场经济中的政府[N];江西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秦平;宏观调控行为亟需法律规范[N];法制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延春 欧阳晓红;发改委酝酿宏观调控立法[N];经济观察报;2006年
5 法学所 邱本;简论宏观调控法治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熊可;房地产市场调控应纳入法制轨道[N];法制日报;2006年
7 记者 张莹莹;“银保贸” 让中小企业搭上“越洋快船”[N];云南政协报;2010年
8 ;德国国土整治政策与地价管理[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房晓宇 区文涛(江苏);国外如何发展区域经济[N];人民代表报;2001年
10 ;关于激励和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N];常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葛新蓉;俄罗斯区域经济政策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张安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日昊;中国经济区域非均衡研究—兼论吉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5 殷洁;区域经济法论纲[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吴强;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7 杨三正;宏观调控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广翠;欧盟区域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静;欧盟区域援助与成员国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飞;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欧阳渊;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进与思考[D];山西大学;2010年
3 康小蕊;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刚;欧盟区域金融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5 白瑞武;区域经济政策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吴璀平;论安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D];安徽大学;2005年
7 冯建超;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D];吉林大学;2006年
8 农剑勋;宪政维度下的宏观调控合法性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9 顾鸿鹏;区域经济政策中的国有经济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杨薇;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法律考量[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9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5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