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17 06:10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中国东亚地区战略主要是从地区战略的角度展开的。本文对地区战略的理论定位、要素以及地区战略环境判断、地区战略竞争对手分析、地区战略决策、地区战略评估、地区战略实施以及对影响地区战略的主要变量进行了分析。地区战略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战略,既具有外交战略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理论独特性。从国家战略的层次来看,地区战略属于国家战略层次的第四层次。因此,地区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和外交整体战略。 地区战略是战略理论在地理和区位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地区战略的理论支撑一般包括地缘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以及地区主义理论。具体地说,地缘战略理论包括地缘政治因素、国际地缘经济因素、国际地缘文化因素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了开放地区主义及其对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指导。 “立足亚太、稳定周边”区域战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由于“立足亚太、稳定周边”战略方针的指引,整个90年代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相对稳定,为中国国内的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为中国进入21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战略是成功的,在新世纪里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的外交战略指导思想。 21世纪初中国推行的区域合作地区战略是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睦邻外交的延续和拓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周边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环境呈现出很多新的地区安全问题,实施新的睦邻地区战略势在必行。从战略内涵来看,中国面向新世纪的“睦邻、富邻、安邻”地区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思想的支撑和深厚积淀。“睦邻”,是一种政治层面的和睦共处,是一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政治发展战略,即强调平等协作、共同发展。“富邻”,主要涉及经济合作领域。具体地说,“富邻”就是强调与周边国家加强经济上的交往、联系、对话以及战略协作,不断拓宽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渠道,扩大相互贸易和投资,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从而推动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走向共同繁荣。“安邻”,主要指的是政治安全领域的互信合作和共同安全。具体而言就是在安全领域同周边国家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积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通过加强对话、增进互信、以及和平谈判的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的方式去处理地区分歧与争端,从而为地区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有利地区环境,进而在地区范围内实现共同安全。新世纪初以睦邻地区战略为依托的区域合作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了“中国威胁论”,进而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有利于中国以周边为依托走向世界。 当前东亚战略环境比较复杂,东亚战略安全环境尤其严峻,尽管如此,当前东亚战略环境中仍存在不少机遇。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如何构建自己的东亚外交战略,这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且与东亚地区的发展和未来也息息相关。具体地看,中国的战略优势可以分为地缘优势和大国优势两种。战略上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中国周边大国太多,存在诸多地缘上的制约,并且中国存在诸多地缘困局,领土争端以及中国所处的东亚区域内各国文化及价值观差异较大等。中国由于长时期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因此拥有很多战略机遇。 中国的战略威胁是与美国密切相关的,因为美国是中国在东亚地区真正的战略对手。具体地说,中国受到的战略威胁和战略压力也主要是来自美国“重返东亚”以及美国利用制度性参与和领土争端挑动东亚国家对抗中国。中国未来的东亚地区战略选择应该立足于地区一体化理论和开放地区主义的理论指导,坚持一种开放性的东亚共同体(Open East Asian Community)。坚持开放性的东亚共同体应该是中国在新形势下着眼未来东亚地区战略的核心主张。未来中国东亚战略需要一系列理论的指导,这些理论框架具体可以包括地缘重心论、区域合作一体化理论、开放地区主义理论等等。未来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战略部署应该注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强多样性的多边区域合作,同时将东亚地区构架明确化。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22.331
【图文】:
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分析和对未来东亚外交设计、战略架。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7)SWOT 分析法由于本文主要立足于战略分析和战略设计,因此笔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的 SWOT 分交战略。SWOT 分析法是战略研究法的一种。在此将其单析法在战略分析中的特殊性。在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中的 SWOT 分析,(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此,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
图 1-8: 综合国力系统结构示意图资料来源:李文正:《对综合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载《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五、战略竞争对手可能的战略反应。战略竞争对手做出都会是基于另一方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实施展开的,一般而言做出的战略反应不外乎两种反应:进攻性反应和防御性反应但是,对于战略决策者而言,如何预测和判断战略竞争对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战略竞争对手可能会在什么样的条的进攻性战略反应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采取防御性的战些维度进行分析呢?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是否满足于体系面来分析和推测战略竞争对手可能的战略变化或战略调整。可以分析战略竞争对手国家的目前最新国内舆论、综合国及政策走势以及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有无明显变化
WT 战略属于撤退型战略;而 ST 战略则属于分散型战略。在这四个层面中,可以通过在战略环境和战略能力两个维度之间建构起某种有机的联系,从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确保 SWOT 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从国家战略设计和分析的角度看,SWOT分析框架在战略环境维度上可以回答一个国家“可能”采取何种战略行动的问题;而在战略能力维度上,SWOT 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国家“能够”采取何种战略行动的问题。
本文编号:2759079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22.331
【图文】:
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分析和对未来东亚外交设计、战略架。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7)SWOT 分析法由于本文主要立足于战略分析和战略设计,因此笔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的 SWOT 分交战略。SWOT 分析法是战略研究法的一种。在此将其单析法在战略分析中的特殊性。在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中的 SWOT 分析,(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此,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
图 1-8: 综合国力系统结构示意图资料来源:李文正:《对综合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载《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第五、战略竞争对手可能的战略反应。战略竞争对手做出都会是基于另一方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实施展开的,一般而言做出的战略反应不外乎两种反应:进攻性反应和防御性反应但是,对于战略决策者而言,如何预测和判断战略竞争对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战略竞争对手可能会在什么样的条的进攻性战略反应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采取防御性的战些维度进行分析呢?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是否满足于体系面来分析和推测战略竞争对手可能的战略变化或战略调整。可以分析战略竞争对手国家的目前最新国内舆论、综合国及政策走势以及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针有无明显变化
WT 战略属于撤退型战略;而 ST 战略则属于分散型战略。在这四个层面中,可以通过在战略环境和战略能力两个维度之间建构起某种有机的联系,从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确保 SWOT 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从国家战略设计和分析的角度看,SWOT分析框架在战略环境维度上可以回答一个国家“可能”采取何种战略行动的问题;而在战略能力维度上,SWOT 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国家“能够”采取何种战略行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友才;论第四代领导集体的“睦邻外交”思想[J];党史文苑;2005年02期
2 韩银安;浅析地缘经济学[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平,陈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庞效民;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及其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5 吴晓霞;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J];东北亚论坛;2004年05期
6 贾昕昕;浅析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7 廉晓梅;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J];东北亚论坛;2003年05期
8 余f:雕,李秀敏;面向21世纪的东亚经济共同体前景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0年02期
9 曹云华,徐善宝;睦邻外交政策与中国—东盟关系[J];当代亚太;2004年02期
10 黄仁国;新世纪初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述评[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涛;冷战后东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应对[D];外交学院;2007年
2 戴士权;中韩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59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75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