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布局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4 15:47
【摘要】: 2001年8月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现代物流的发展程度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区域或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外的理论界,对物流是不是“产业”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口径,但随着对物流的研究由微观向中观层面拓展,把物流作为产业的提法,已成为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的需要。物流产业的实质体现为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是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特点的产业形式。无论“物流产业”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管理中,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产业协作的推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因此,在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研究过程中,都不能忽视物流产业在其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2006年,在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之成为国家战略支持的重点区域。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的福建省,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而这些规划都离不开物流产业的配套支持。因此,结合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对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尤其区域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全文分成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文章的研究意义和方向。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状况。第三章结合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布局优化的促进作用。第四章则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第五章是针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及物流产业发展配套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本文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结合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现代物流学、数理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了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九地市的物流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区域产业布局以及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7;F259.27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宏华;山东省物流产业布局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庄滢;海西战略下泉州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2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02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