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7:06
【摘要】: 城乡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多局限于理论层面,且缺乏系统的区域应用研究。本文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城乡关联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进行了科学评价,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关联发展水平,以期为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界定了城乡关联发展的内涵,初步确立了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理论体系。从地理学的空间角度研究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问题,拓宽了城乡区域这一研究课题。 (2)回顾了国内外城乡关联发展研究的现状、主要模式,以及城乡联系的主要类型、实质等。结合我国国情,认为我国的城乡关联发展研究体系应以“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为突破口,从人口上研究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关系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从产业上研究工业和农业以及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关系,从空间上研究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是对城乡关联发展理论实践应用的全面尝试。 (3)通过构建新疆ASL区划指标体系和综合运用人口学分析的多种指数,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人口关联性进行了评价,是对城乡人口关联发展进行量化研究的初步尝试。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乡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区域差异特征,并提出了优化布局的建议;同时,进行了乡——城人口转移分析,提出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乡——城人口有序化转移的发展途径。 (4)应用关联性分析和城乡发展阶段判定方法,从城乡协调的新视角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产业关联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经济带城乡产业关联性整体较好,但个别地区出现负相关;天山北坡经济带已进入以工哺农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工农互动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5)初步建立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城乡协调度模型,并进行了动态评价,是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的可操作性的定量研究;将3S技术和分形理论应用于城乡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是对城乡关系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的初步探索。结果均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空间关联发展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803414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12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智华;刘菊鲜;罗伟玲;;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利用协调性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11年03期
2 陈芳华;;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规划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张竟竟;;城乡关联发展量化研究述评[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18期
4 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8期
5 付金存;李豫新;;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新疆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国胜;西咸大都市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菊鲜;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利用协调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裴璐;江苏省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霍迎春;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足迹动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3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0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