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冀港口群系统协同发展与演化研究
【学位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552.7
【部分图文】:
燕山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业务类型、吞吐能力和吞吐量等;然后介绍了其外部环境和特征,在此析了津冀港口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动因和演化动因间的因果关系。第 4 章,津冀港口群系统演化模型的构建与仿真分析。在第三章分析津系统协同演化的动因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港口群系统的自与他组织的性质,得到港口群系统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和演化机制;其港群系统为背景,建立演化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稳定性;最后,进行数值真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得出相应结论。第 5 章,津冀港口群协同演化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津冀港口群发展现状据为基础,对津冀港口群系统的协同演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自组织作织作用对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影响,结合津冀港口群发展现状和对仿析得出的结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erhulst 于 19 世纪中期首次提出了著名的 logistic 阻增长规律以及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后来,用,将其应用于社会经济学、医学、社会科学等相标准形式如式(2-1)所示: Nxrxdtdx1 统状态变量,一般是系统演化的序参量,主导着系固有增长率,一般设为常数;N 为系统演化的最大统演化的最大潜力对系统状态变量增长的限制作用过程一般表现出“S”型的增长特征,即开始阶段断加快,最后增速再慢慢放缓并逐渐趋于 0,达到化过程中状态变量 x 的增速如图 2-1 所示。
3.1.1 津冀港口群系统的构成系统理论认为组成系统的最小单元是元素,系统是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的元素集合,元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同时也决定了系统的层次性作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津冀港口群系统也不例外。首先,津冀港口群系统由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四个港口子系统组成;其次,各港口子系统又包括各自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腹地资源、集疏运体系、产业集群等;最后各中层体系又由多个基层元素组成,例如:各港口的自然条件包括港口区位条件水域及自然环境、岸线资源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泊位建设、装卸设备建设、交通设施建设、靠泊系统建设等;腹地资源包括:市场需求资源、陆路交通运输系统等;集疏运系统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货物装卸及存储系统等综上所述,港口群系统是一个庞大的要素集合,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对津冀港口群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层分析,得到了津冀港口群系统的结构,港口群系统的构成如图 3-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雯静;;海峡西岸港口群发展及其SWOT分析[J];水运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贾大山;;推动津冀港口群形成 实现港口协同发展[J];中国远洋海运;2017年08期
3 陈鹏;;中国三大港口群的动态关系[J];港口科技;2016年03期
4 魏丽华;;津冀港口群一体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04期
5 王磊;;我国沿海五大港口群物流的发展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08期
6 田艳平;唐宋元;;我国生态港口群的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年10期
7 本刊编辑部;;带你认识“中国五大港口群”[J];珠江水运;2015年04期
8 林开迪;李晨璐;黄泽颖;;评析津冀港口群竞争与合作[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30期
9 许小卫;初良勇;杨薇虹;;基于重复博弈的闽台港口群发展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封学军;蒋柳鹏;严以新;李成才;;港口群核心竞争力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启翔;罗天铭;;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智慧发展方向与模式构思[A];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C];2019年
2 刘军;;从世界著名港口的发展看广西沿海港口群整合的趋向[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3 匡海波;李和忠;;集装箱港口群投资优化模型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试论中国区域港口群竞合战略[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5 王颖;俞树彪;;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进程中舟山港口的发展机遇[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陈浩;陈双喜;江欣;;大连港在环渤海港口群的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2004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石亚碧;;环渤海港口群的集聚优势与综合竞争力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8 冯济明;;应重视长三角港口群中江、浙两省港口的地位和作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王家骅;;辽东半岛港口群建港投资规划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10 朱坚真;郭小青;;我国北部湾沿海港口群与远洋运输体系的建设问题[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建亮;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的现代化沿海港口群[N];青岛日报;2019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港口群[N];深圳商报;2019年
3 安宁;津冀由“竞”到“合”共建世界级港口群[N];中国海洋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金校宇;一张蓝图 共建世界级港口群[N];中国交通报;2019年
5 刘立京;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提升津冀港口群发展竞合力[N];滨海时报;2019年
6 记者 张晓静;2022年基本建成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群[N];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
7 记者 胡逢 通讯员 孙巍;长江中游港口群一体化“抱团”发展[N];中国水运报;2017年
8 记者 贡宪云 李巍 曹智;从“一个港口”出发,驶向世界级港口群[N];河北日报;2018年
9 全媒记者 龙巍;世界级港口群,“藏”在粤港澳大湾区[N];中国水运报;2018年
10 记者 李扬;全力打造粤东港口群核心枢纽[N];汕头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媛;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港口群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黄建华;港口群企业集团组建模式与权益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3 李珊珊;区域港口群的竞合关系网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4 江建宇;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智能体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罗芳;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继良;港口物流系统竞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邓萍;供应链环境下的港口群物流联动模式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津冀港口群同质化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7年
2 王东磊;津冀港口群系统协同发展与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3 蒿彦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环渤海港口群竞合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9年
4 李鸽;供应链下辽宁港口群内部竞争与外部互动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5 徐志刚;基于博弈论的内河港口群协同优化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6 张琪;山东省港口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7 臧玳跃;非常规突发事件下集装箱港口群网络弹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魏群易;基于数据挖掘的港口群发展演化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滑娜;基于竞合的京津冀港口群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10 姜s
本文编号:2807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0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