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省域层面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31 22:20
   我国30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推进的。权威研究揭示,经济开放在区域层面上属于某种“二重开放”,即国际化与区际化并行的开放。这种二重开放不仅是区域层面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而且是区域制度转型的重要动因之一。事实上,在区域经济制度转型与二重开放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联系。本文目的,就在于考察这种因果联系,重点在于梳理区域层面二重开放对于区域制度转型进程的影响。这样一种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全文以对区域经济开放和制度转型关系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为铺垫,先归纳了区际开放、对外开放和制度转型30年的发展进程,从初始条件、演进阶段和最新态势三个时期入手,分别概括了各个时期的政策沿革和指标特征。接着从劳动力、贸易流动、资本流动等方面梳理出“二重开放”与制度转型之间的作用机理。归纳出了省域经济开放与省域制度转型之间的机理系统。最后,对省域制度转型和省域经济“二重开放”的联系进行了规范的尝试性实证检验。 实证检验的核心命题是省域经济“二重开放”与省域经济制度转型之间的联系。对31个省域经济的实证检验表明,制度转型对省域经济“二重开放”的作用在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企业微观层面非国有成分的增加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更多地对“二重开放”进程起到推动作用。而消费资料相对价格的变化在省域层面的变化和对“二重开放”的作用均体现出不一致性。同时,通过以我国加入WTO为划分时点,分阶段实证分析的印证,加强了上述结论。基于上述研究,针对各个省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继续有效推进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重视区际开放,加强对消费资料价格的调整,成为均衡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125;F224
【部分图文】:

经济单位,分配制度,国有经济,职工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经济开放与制度转型:省域层面的分析分散经营走向集体统一经营,又从集体统一经营走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此番改革相配合的是,这个时期国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试图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措施来促进农业发展。

人口迁入,省域经济,二重,计算公式


沿海省份:北京、江苏、广东、陕西、新疆的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1亿美元、738万美元、5000万美元、305万美元和4.6万美元,其总和也只是1亿6000万美元左右,分布十分不均衡。总的来说,当时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的状况可以用形式比较单一,数量比较小来形容。(3)区域经济区际开放在体现区域经济区际开放的指标方面,我们着重考察劳动力流动指标(如图3.2)。从人口迁入率来看,我国劳动力流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一是劳动力流向趋势中,直辖市人口迁入率较大。如北京、天津和上海的人口迁入率皆在6编左右;二是人口迁入率为正的省份多于人口迁入率为负的省份,只有河北、山东、福建、浙江、广东、贵州、陕西的人口迁入率为负;三是劳动力的流动与生产产出有一定的相关性,人均GDP最低的省份贵州省的人口迁入率最低,而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人口迁入率位列前四。

人口迁入,省份,劳动力流出,海南


海省更一举成为我国劳动力流入的最大省份,人口迁入率超过了10编;二是人口迁入率为正和为负的省份各居一半;三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流出趋向明显,辽宁已成为1984年劳动力流出变动最大的省份。四是在人口迁出率为负的省份中,以不发达省份为主要组成,如贵州、甘肃、新疆、内蒙古等,说明了发达地区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比较强烈。探索期的人口流动方面,呈现出以下的现象:第一、由于直辖市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扶持相对较多,使其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从1984一1992年的数据来看直辖市的人口迁入热潮仍然保持着势头。第二、海南、青海、宁夏、新疆成为人口迁入的新宠儿。第三、海南异军突起,成为人口迁入的新城市,这与1988年海南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其经济投资环境发生改变,强大的商机吸引人流不无关联。第四、黑龙江、西藏的人口迁出率为负,不难想象这与他们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黑龙江地处偏远的中国北部,天气寒冷,而西藏则位于青藏高原,人烟稀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金玉国;崔友平;;经济发展、体制转型与交易费用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3 高萍;孙群力;;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经济体制变迁和产权制度变迁为例[J];财经科学;2006年11期

4 何一民;周明长;;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城市发展(1949~1957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2期

5 王必达;区域开放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杨大利;改革以来中国省内地区差异的变迁[J];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01期

7 江晓薇,宋红旭;中国市场经济度的探索[J];管理世界;1995年06期

8 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9 顾海兵;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J];管理世界;1997年02期

10 曾海鹰;任登鸿;;区域开放度指标体系研究及测算[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28094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094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1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