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知识溢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9:3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拥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比较发达的航空、公路、铁路、通讯等交通、通信方式。而且,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沿海唯一具备煤、铁等多种自然资源优势的地区,形成了不同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此外,京津冀地区还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密集区之一,城市经济在京津冀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与上海对于长三角、广州对于珠三角都产生了显著的“正拉动”效能相比,京津对于京津冀地区则是“反拉动”。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经济联系相对较弱,北京对天津、河北的经济扩散较少,在很多时候其聚集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形成了“空吸”现象。人才、资源均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发展相对迟缓,特别是河北省与京津接壤的6个区市的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等更是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20年内,珠三角和长三角走向了良性循环,而“京津冀”却作为规划图挂在墙上或经济学家的嘴上。 国内外经济学者纷纷从产业结构、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城市分工等角度入手,试图找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缓慢的原因,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和研究思路。 本文从知识溢出角度入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知识溢出状况和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进行分析,希冀找出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迟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使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故作者认为,本项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知识溢出理论综述。在知识溢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知识溢出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为京津冀地区知识溢出状况的计量分析。在确定知识溢出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京津冀地区1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来考察该区的知识溢出状况,并将其与长三角地区的知识溢出状况相比较,找出差距。 第三部分为京津冀地区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从知识溢出的三个影响因素入手,来考察京津冀地区知识溢出低水平均衡的原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第四部分为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在前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127;F224
【部分图文】:
主成分分析过程截图
主成分分析过程截图
主成分分析过程截图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5491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127;F224
【部分图文】:
主成分分析过程截图
主成分分析过程截图
主成分分析过程截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长林;天津与京津冀北地区的协调发展[J];城市;2002年01期
2 陈绍愿,张虹鸥,林建平,邹仁爱;城市共生:发生条件、行为模式与基本效应[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3 唐微;;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4 谭成文,杨开忠,谭遂;中国首都圈的概念与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4期
5 张连和,施振江,钱建耀;坚持新思维新战略 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J];环渤海经济瞭望;1997年05期
6 胡建新;京津都市圈跨世纪发展战略构想[J];环渤海经济瞭望;1999年03期
7 牛桂敏;京津经济一体化的障碍与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1999年06期
8 陈金城 ,赵海英 ,黄朝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探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J];安徽决策咨询;2002年11期
9 谭成文,杨开忠;京津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特征[J];经济地理;1999年06期
10 耿竹青;吴国蔚;;以“大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网辐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2835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3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