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集群经济的培育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9.27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集群经济理论概述
(一) 集群经济的概念界定
(二) 集群经济的内容特征
(三) 集群经济的竞争优势
(四) 集群经济的培育发展条件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集群经济的现状分析
(一) 基础条件
(二) 存在的问题
(三) 难点分析
(四) 集群经济对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机理
三、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群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 基本情况
(二) 现状特征
(三) 促进其发展的核心因素
(四) 几点启示
四、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集群经济的思路对策
(一)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内生的经济增长机制
(二) 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加强产业链的延伸
(三) 完善市场机制,改善投资环境
(四) 重视集群经济培育,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玲;;加快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方向分析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2 赵西三;;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以洛阳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3 黄忠免;;重塑老工业[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6期
4 朱婷;;20世纪50~70年代上海“老工业基地”战略定位的回顾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5 唐国华;邓晓春;傅文第;刘景泉;朴雪涛;马莹;吴跃;金丽;何增强;王庆玲;孙凯;张莉;沈娇;纪妍;佟晓珊;刘晓茜;杨志秋;靳海卿;于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关系的研究”总报告(之一)[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9期
6 陈炳钰;李斌;;青白江: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1年08期
7 罗明新;宋兵;;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以辽宁鞍山市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6期
8 刘颖;冯艳丽;;论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模式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陈忠阳;;抚顺能源装备基地加速集群化[J];装备制造;2011年08期
10 姚春龙;曲宏飞;裴慧杰;;山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会英;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3 杨春霆;虚拟经济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振凯;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全新;中药材加工业组织与政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黄蕾;“后单位社会”城市新失业群体的就业适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潘爽;资源约束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晶;东北老工业基地集群经济的培育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迎春;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科技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3 宫宇;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罗海涛;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5 张彩梅;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吴嫦娥;吉林中部城市组群功能关系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刚;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珊;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义;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邱爱莲;中外老工业基地改造方法的比较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5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4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