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制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14:05
   城市化是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激发区域新一轮财富充分涌流的载体。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与社会和谐进步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借鉴国内外老工业基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强调,通过城市化模式转变、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等城市化体系的调整,响应与拉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东北振兴的战略选择。 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规划学等学科的理论,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发展的脉络进行梳理,通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的创新,以更好地将城市化响应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与东北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 第一部分:阐述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研究背景。根据城市与区域日益整合发展的态势判断,指出了新时期区域产业-空间日益优化与重组的发展趋势,明确了城市化滞后的各种负面效应。提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互动是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 第二部分: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理论。在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要素与结构对应、时空过程耦合、形态与动力共轭的角度,论述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过程、响应强度、响应形态、响应效应以及响应变化趋势,初步构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理论框架。 第三部分:分析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相应过程及其驱动因素。通过对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发展过程的梳理,着重把握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互作用的特征,指出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改善、“外力”开发、国家投资以及对外开放是东北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第四部分: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制。从区域城市发展道路、模式、路径、动力机制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入手,系统研究了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化模式转变、城市体系调整、近域城市整合、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外向化城市培育等对区域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驱动机制与响应方式,并初步建立起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动力体系。 第五部分:提出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城市化响应趋势与路径。对东北地区近年来城市化空间变化的产业结构效应进行评价。基于产业结构的整合化、知识化、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F299.27
【部分图文】:

形态图,中心城市,形态,区域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与区域日趋整合发展与城市功能扩散平的提高,区域工业化的大规模推进,在全球范围内促提高,其主要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多,大城市特别是成为这些国家与地区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发达国家产,城市化进入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阶段,城市发展区域市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应凸现。构的演进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区域城市化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得到扩展与提升,城市服务,区域涵盖的物质内容数量越来越多,种类日新月,使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扩展,程度加面趋向于立体,区域的运行因子更加多维化,运行方式

形态图,空间作用,城市群,形态


城市功能地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创造优越的城市发展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域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化所依托的基础,城市经济不仅仅只是区域经济的重结构系统和区域地域系统的核心,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城市化、城市地域体系是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空间结构发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在区域发展中核心作用增强展格局出现(图 1-2),城市与区域必然在发展要素、产业等方面形成互补、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演变规律,空间结构


间结构与城市功能的重构间结构依区域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而形成,并随其变动而不断不断深化,区域经济活动将日益专业化,因此区域间的市场依提高。区域空间分布着工业、城镇及道路等多种客体,相互间、人口流动、信息传送和新技术扩散等现象,而每一种客体及,都会形成一种空间态势,在整体上便产生一种多重空间。随间开发网络的完善,这种互动的态势表现的越来越明显,相互复杂,而最终导致区域空间结构的不断重组与优化。空间发展过程中,直接表现为城市体系以及特定地域的调整与由开始的“点”状向“点-轴”转变,进而向城市空间“网络而其空间体现是由单一城市向近域组合城市甚至是城市群不与空间结构体系构建,发展衰退地域再城市化、工矿型城市空,使得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必须进行有效的调整。对于大城市而多个副核相结合的“多核”空间结构发展成为主要演变趋势。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玲玲;;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博;我国汽车产业结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晓军;东北地区城市化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颖;吉林省城镇格局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廉军伟;上海宝山区土地二次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舒晶;重庆市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5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65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