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13:28
改革初期,为加快经济发展,我国选择了以东部为重心的非均衡梯度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在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之际,也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严重不平衡。鉴于财政政策是实施上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财政收支区域分布失衡是一个必然结果。如何全面、准确认识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客观评价我国非均衡梯度发展战略的得与失,是一个摆在理论界和经济管理部门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论文以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及其变动分析为背景,探讨我国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揭示我国财政收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为我国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的区域政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力图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个较有价值的经验分析案例,为推进现有研究工作略尽薄力。研究方法上,注重经济理论研究与数量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中,注重统计描述方法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相结合。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给出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以及基本分析框架。第二章给出我国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对我国财政收支的规模、结构及其演变路径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第四章在中国财政收入总量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反映财政收入...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财政收支区域分布失衡
1.1.2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严重不平衡
1.1.3 财政收支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1.1.4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关系经验研究
1.2.2 区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政策评价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框架
1.3.4 创新性工作
第2章 我国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框架
2.1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财政机制
2.2 经济增长决定要素与决定机制
2.2.1 古典增长理论的观点
2.2.2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观点
2.2.3 内生增长理论的观点
2.3 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3.1 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3.2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第3章 我国财政收支状态统计研究
3.1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与基本特征
3.1.1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3.1.2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
3.2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与基本特征
3.2.1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分析
3.2.2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3.3 我国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3.1 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之模型选择
3.3.2 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
3.3.3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
第4章 我国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4.1 我国区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分析
4.1.1 区域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变动
4.1.2 区域财政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
4.1.3 区域财政收入与区域差距分析
4.2 中国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模型选择
4.2.2 经验分析
4.3 简要结论
第5章 我国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5.1 我国区域财政支出统计分析
5.1.1 区域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变动
5.1.2 区域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5.1.3 区域财政支出与区域发展差距
5.2 我国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5.2.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5.2.2 建立计量模型
5.3 结论
第6章 我国区域财政政策评价与政策选择
6.1 我国区域财政政策评价
6.1.1 区域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
6.1.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收支政策导向分析
6.2 政策空间及建议
6.2.1 改变目前的税收优惠制度和转移支付策略
6.2.2 财政支出应注重区域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6.2.3 加快中西部区域对外开放力度
6.2.4 东北部老工业基地必须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性的影响分析[J]. 陈志国,张娟,陈国绪. 财政研究. 2008(12)
[2]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 单豪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10)
[3]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 张金鑫,冉光和,李敬.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8(04)
[4]构建和谐区际经济关系的财政政策选择[J]. 吴强.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 安体富,蒋震. 税务研究. 2008(05)
[6]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J]. 张敖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6)
[7]促进中部崛起的财政政策选择[J]. 李增福. 生产力研究. 2007(23)
[8]冷静看待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高增长[J]. 白景明. 财政研究. 2007(10)
[9]我国财政收入体制特征和改革路径[J]. 王美涵. 财经论丛. 2007(05)
[10]地方财政权的区域分化: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一个解释视角[J]. 杨爱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本文编号:2899525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财政收支区域分布失衡
1.1.2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严重不平衡
1.1.3 财政收支政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1.1.4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区域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关系经验研究
1.2.2 区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政策评价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内容框架
1.3.4 创新性工作
第2章 我国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框架
2.1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财政机制
2.2 经济增长决定要素与决定机制
2.2.1 古典增长理论的观点
2.2.2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观点
2.2.3 内生增长理论的观点
2.3 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3.1 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2.3.2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第3章 我国财政收支状态统计研究
3.1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化与基本特征
3.1.1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3.1.2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
3.2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与基本特征
3.2.1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分析
3.2.2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3.3 我国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3.1 财政收支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之模型选择
3.3.2 财政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
3.3.3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分析
第4章 我国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4.1 我国区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分析
4.1.1 区域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变动
4.1.2 区域财政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
4.1.3 区域财政收入与区域差距分析
4.2 中国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模型选择
4.2.2 经验分析
4.3 简要结论
第5章 我国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5.1 我国区域财政支出统计分析
5.1.1 区域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变动
5.1.2 区域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5.1.3 区域财政支出与区域发展差距
5.2 我国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5.2.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5.2.2 建立计量模型
5.3 结论
第6章 我国区域财政政策评价与政策选择
6.1 我国区域财政政策评价
6.1.1 区域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较
6.1.2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收支政策导向分析
6.2 政策空间及建议
6.2.1 改变目前的税收优惠制度和转移支付策略
6.2.2 财政支出应注重区域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6.2.3 加快中西部区域对外开放力度
6.2.4 东北部老工业基地必须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收敛性的影响分析[J]. 陈志国,张娟,陈国绪. 财政研究. 2008(12)
[2]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 单豪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10)
[3]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 张金鑫,冉光和,李敬.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8(04)
[4]构建和谐区际经济关系的财政政策选择[J]. 吴强.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5]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 安体富,蒋震. 税务研究. 2008(05)
[6]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J]. 张敖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6)
[7]促进中部崛起的财政政策选择[J]. 李增福. 生产力研究. 2007(23)
[8]冷静看待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高增长[J]. 白景明. 财政研究. 2007(10)
[9]我国财政收入体制特征和改革路径[J]. 王美涵. 财经论丛. 2007(05)
[10]地方财政权的区域分化: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一个解释视角[J]. 杨爱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本文编号:2899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9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