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林区管理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5:40
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林业建设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计划经济时期,服从国家垄断自然资源、攫取自然资源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形成了以“国”有产权为制度基础,以大一统的森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特性和林业的特殊性,使国有林区处在既有社会负担,又有生态义务,既有历史问题、又有现实责任的错综复杂的状态。也形成了国有林区系统运转效率低,资源经营粗放,森林资源恢复困难,林区经济发展滞后,林区职工生活贫困的等诸多问题。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林区的产权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机制、经营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管理林区的“国”字号为主的制度框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有林区的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转为投资依赖型,林区还缺乏自主创新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本论文研究的视角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发挥政府在国有林区制度设定中的主导作用,以增加社会财富为总体目标,设定一种更为合理的管理制度。这里的管理制度只界定在国有林区的治理组织的设定这一层面,想通过一种组织的设定重新构架国有林区的政府、市场、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将林区的各...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整体制度模型(宋小敏,2004)
6 国外相关领域的制度借鉴6.1.2 私有林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国家,私有林发挥了重要用。美国私人(私有林场,森林企业)是美国人工造林的主要力量,其造林积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 80%以上。非工业私有林主拥有 58%的林地,但其采伐量占总采伐量的 59%;林务局和土地管理局拥有 20%的林地,但其木伐量占总采伐量的 6%;各州和地方政府拥有 9%的林地,但木材采伐量占伐量的 5%。美国大多数森林是私有即森林工业和非森林工业(小私有林主有,私有林业及相关产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巨大,不仅体现在木材生还体现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
图 7-3 建国-八五期间营林与森工基建投资完成情况表Fig.7.3 The investment for afforestation and forest industry from establishment of our Five Plan(2)林区的非林非木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森林资源的全方位、多用途的利用由来已久,随着可采资源的枯竭,展的需要,林区的非林非木资源有了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劳动技能的手臂延伸到野生资源的人工培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工栽培无性种子林,8 年左右即可结实,15~20 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美溪林业局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环境变迁与国有林区发展[J]. 姜宏伟,宋文胜. 中国林业经济. 2006(01)
[2]转型中的亚洲林业(续一)[J]. 刘璨,Maxim Lobovikov,Daniel Murdiyarso,Hiroyasu Oka,Yeo-Chang Youn,Keith Barney,Makoto Inoue,Hariadi Kartodihardjo,Pia Katila,Tetsuya Saito,Bintang Simangunsong,Yasuhiro Yokota,吕金芝,林海燕. 绿色中国. 2005(10)
[3]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J]. 柯水发,温亚利. 绿色中国. 2005(10)
[4]实施农村综合性制度创新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 吴孔凡. 绿色中国. 2005(10)
[5]对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思考[J]. 刘玉杰,宛利,林阿南,张广宇. 黑龙江金融. 2005(07)
[6]企业营销与林产品经营[J]. 朱永杰. 中国林业产业. 2005(07)
[7]劳动力市场发育、产权改革与中国森林资源退化[J]. 危结根,徐志刚,徐晋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8]振兴黑龙江国有林区老工业基地具体措施的探讨[J]. 奚祥华,冯曦. 林业科技. 2005(03)
[9]从市场整合程度看中国木材市场效率[J]. 孙顶强,徐晋涛. 中国农村经济. 2005(06)
[10]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演变历史及保护展望[J]. 雷昆. 绿色中国. 2005(04)
本文编号:2944006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整体制度模型(宋小敏,2004)
6 国外相关领域的制度借鉴6.1.2 私有林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国家,私有林发挥了重要用。美国私人(私有林场,森林企业)是美国人工造林的主要力量,其造林积占人工造林总面积的 80%以上。非工业私有林主拥有 58%的林地,但其采伐量占总采伐量的 59%;林务局和土地管理局拥有 20%的林地,但其木伐量占总采伐量的 6%;各州和地方政府拥有 9%的林地,但木材采伐量占伐量的 5%。美国大多数森林是私有即森林工业和非森林工业(小私有林主有,私有林业及相关产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巨大,不仅体现在木材生还体现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收入,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
图 7-3 建国-八五期间营林与森工基建投资完成情况表Fig.7.3 The investment for afforestation and forest industry from establishment of our Five Plan(2)林区的非林非木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森林资源的全方位、多用途的利用由来已久,随着可采资源的枯竭,展的需要,林区的非林非木资源有了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劳动技能的手臂延伸到野生资源的人工培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工栽培无性种子林,8 年左右即可结实,15~20 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美溪林业局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环境变迁与国有林区发展[J]. 姜宏伟,宋文胜. 中国林业经济. 2006(01)
[2]转型中的亚洲林业(续一)[J]. 刘璨,Maxim Lobovikov,Daniel Murdiyarso,Hiroyasu Oka,Yeo-Chang Youn,Keith Barney,Makoto Inoue,Hariadi Kartodihardjo,Pia Katila,Tetsuya Saito,Bintang Simangunsong,Yasuhiro Yokota,吕金芝,林海燕. 绿色中国. 2005(10)
[3]中国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J]. 柯水发,温亚利. 绿色中国. 2005(10)
[4]实施农村综合性制度创新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J]. 吴孔凡. 绿色中国. 2005(10)
[5]对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思考[J]. 刘玉杰,宛利,林阿南,张广宇. 黑龙江金融. 2005(07)
[6]企业营销与林产品经营[J]. 朱永杰. 中国林业产业. 2005(07)
[7]劳动力市场发育、产权改革与中国森林资源退化[J]. 危结根,徐志刚,徐晋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8]振兴黑龙江国有林区老工业基地具体措施的探讨[J]. 奚祥华,冯曦. 林业科技. 2005(03)
[9]从市场整合程度看中国木材市场效率[J]. 孙顶强,徐晋涛. 中国农村经济. 2005(06)
[10]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演变历史及保护展望[J]. 雷昆. 绿色中国. 2005(04)
本文编号:2944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4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