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产业转移中的企业空间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5 04: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而中西部地区具有天然的资源和要素成本优势,具备承接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本文正是基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及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结合现有关于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以产业转移中的企业为出发点,探讨企业因空间区位变动而造成的竞争力变化情况。由于企业竞争力涵盖众多,本文只专注于企业与空间区位因素相关的那部分竞争能力。本文认为,资源禀赋、区域环境和转移成本共同决定了影响企业空间竞争力的几大要素,分别是:人力资源供给、要素资源成本、制度环境支持、基础设施保障和区域创新研发,它们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企业空间竞争力的有机整体。接着研究产业转移对它们的影响机制,并系统的筛选出25项指标赋予权重,形成企业空间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部分选取江苏省某产业集群地的纺织企业,通过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企业发展及迁移情况进行调研,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调研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从而检验出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对产业转移...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企业迁移’j益利空间界限资料来源: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i响【Jl福建论坛2003(04)
】】习际子一乙仪 仪}}};*l、{li、;没方芭芭图2一6:IMD区域竞争力模型资料来源:!一秉女等,区域竞争力研究—理论探讨【J]区域经济1999(01)(2)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出了区域竞争力模型。他认为,国家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国家产业竞争优势上,而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四项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和两大辅助要素(政府与机会),这六大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彼此互动的,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要素的表现,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结构,如图2一7。相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业图2一7: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王秉安、陈振华等(1999)构建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区域竞争力由三个直接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涉外竞争力)和支撑它们的四个间接区域竞争力(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构成,区域竞争力直接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竞争力和由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竞争力。如图2一8。
】】习际子一乙仪 仪}}};*l、{li、;没方芭芭图2一6:IMD区域竞争力模型资料来源:!一秉女等,区域竞争力研究—理论探讨【J]区域经济1999(01)(2)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出了区域竞争力模型。他认为,国家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国家产业竞争优势上,而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四项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和两大辅助要素(政府与机会),这六大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彼此互动的,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要素的表现,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结构,如图2一7。相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业图2一7: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王秉安、陈振华等(1999)构建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区域竞争力由三个直接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涉外竞争力)和支撑它们的四个间接区域竞争力(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构成,区域竞争力直接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竞争力和由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竞争力。如图2一8。
本文编号:2998525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企业迁移’j益利空间界限资料来源: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i响【Jl福建论坛2003(04)
】】习际子一乙仪 仪}}};*l、{li、;没方芭芭图2一6:IMD区域竞争力模型资料来源:!一秉女等,区域竞争力研究—理论探讨【J]区域经济1999(01)(2)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出了区域竞争力模型。他认为,国家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国家产业竞争优势上,而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四项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和两大辅助要素(政府与机会),这六大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彼此互动的,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要素的表现,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结构,如图2一7。相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业图2一7: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王秉安、陈振华等(1999)构建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区域竞争力由三个直接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涉外竞争力)和支撑它们的四个间接区域竞争力(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构成,区域竞争力直接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竞争力和由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竞争力。如图2一8。
】】习际子一乙仪 仪}}};*l、{li、;没方芭芭图2一6:IMD区域竞争力模型资料来源:!一秉女等,区域竞争力研究—理论探讨【J]区域经济1999(01)(2)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发表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出了区域竞争力模型。他认为,国家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国家产业竞争优势上,而产业竞争优势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四项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和两大辅助要素(政府与机会),这六大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彼此互动的,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要素的表现,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结构,如图2一7。相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业图2一7: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王秉安、陈振华等(1999)构建了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区域竞争力由三个直接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涉外竞争力)和支撑它们的四个间接区域竞争力(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构成,区域竞争力直接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竞争力和由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竞争力。如图2一8。
本文编号:2998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99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