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在欠发达地区的根植性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1 12:08
工业园区,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已被国内外很多地区通过实践证明其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基于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对欠发达地区现状进行分析和工业园区特征进行研究之后,提出在欠发达地区进行工业园区的移植能够带动其经济发展。从工业园区在欠发达地区的现状来看,既取得了进步,又有很多不足。因此,总结其经验,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根植性,来探讨工业园区的发展,基于对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对甘肃省工业园区的认识,本文从移植和根植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根植性是工业园区在欠发达地区成功发展的重要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归结根植性的特点和构成要素。结合甘肃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甘肃省工业园区根植性实现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总论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 相关的理论综述
(三)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 本论文所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二、工业园区在欠发达地区的移植机理
(一)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概述
(二) 工业园区的概念诠释
(三)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的必要性
(四) 工业园区能够在甘肃省移植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三、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的发展初显成效
(二)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过程出现的问题
(三)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四) 从移植向根植的转化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
四、工业园区的根植性研究
(一) 对工业园区根植性的诠释
(二) 工业园区根植性的构成要素
(三) 发达地区工业园区根植的成功经验——以浙江省为例
五、甘肃省工业园区的根植性研究
(一) 实现甘肃省工业园区根植性的矛盾
(二) 实现甘肃省工业园区由移植向根植转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优势产业的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J]. 钱力,陈欣怡,王思文,曹菁轶. 发展. 2007(01)
[2]甘肃省区域文化心理与和谐社会建设[J]. 陈利民. 发展. 2007(01)
[3]甘肃省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 王生鹏,祁明德. 甘肃科技. 2006(12)
[4]甘肃省民营企业家族制经营及与现代企业法治的契合[J]. 汪振江. 科学·经济·社会. 2006(04)
[5]甘肃省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张有贤,蔡敏琦,安学勤. 兰州大学学报. 2006(06)
[6]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 周鹏飞,李小聪,胡科. 西北人口. 2006(06)
[7]社会资本视角的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分析[J]. 杨艳琳,李魁. 浙江学刊. 2006(06)
[8]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全国的差距分析[J]. 刘伯霞. 开发研究. 2006(05)
[9]富有特色的甘肃省非公有经济[J]. 腾堂伟. 西部论丛. 2006(10)
[10]甘肃省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对策探讨[J]. 张希君. 发展. 2006(09)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的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 王少华.浙江大学 2003
[2]基于产业集聚的特色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许玲娇.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1275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总论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 相关的理论综述
(三)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四) 本论文所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二、工业园区在欠发达地区的移植机理
(一)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概述
(二) 工业园区的概念诠释
(三)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的必要性
(四) 工业园区能够在甘肃省移植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三、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的发展初显成效
(二)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过程出现的问题
(三) 工业园区在甘肃省移植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四) 从移植向根植的转化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
四、工业园区的根植性研究
(一) 对工业园区根植性的诠释
(二) 工业园区根植性的构成要素
(三) 发达地区工业园区根植的成功经验——以浙江省为例
五、甘肃省工业园区的根植性研究
(一) 实现甘肃省工业园区根植性的矛盾
(二) 实现甘肃省工业园区由移植向根植转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优势产业的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J]. 钱力,陈欣怡,王思文,曹菁轶. 发展. 2007(01)
[2]甘肃省区域文化心理与和谐社会建设[J]. 陈利民. 发展. 2007(01)
[3]甘肃省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 王生鹏,祁明德. 甘肃科技. 2006(12)
[4]甘肃省民营企业家族制经营及与现代企业法治的契合[J]. 汪振江. 科学·经济·社会. 2006(04)
[5]甘肃省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张有贤,蔡敏琦,安学勤. 兰州大学学报. 2006(06)
[6]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 周鹏飞,李小聪,胡科. 西北人口. 2006(06)
[7]社会资本视角的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分析[J]. 杨艳琳,李魁. 浙江学刊. 2006(06)
[8]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全国的差距分析[J]. 刘伯霞. 开发研究. 2006(05)
[9]富有特色的甘肃省非公有经济[J]. 腾堂伟. 西部论丛. 2006(10)
[10]甘肃省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对策探讨[J]. 张希君. 发展. 2006(09)
硕士论文
[1]基于网络的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 王少华.浙江大学 2003
[2]基于产业集聚的特色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许玲娇.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12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1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