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增长与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

发布时间:2021-02-04 00:51
  文章考虑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双向作用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6年全国29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各省(市、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而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生态福利绩效具有"倒U型"的影响关系,当前中国东部的大部分省(市)已处于曲线的第二阶段;对外开放程度、技术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其提升具有抑制作用,而环境规制与能源结构的影响不显著;生态福利绩效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每提高1%,人均GDP相应地提高0.687%。据此建议,政策制定要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的可行路径。 

【文章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7(06)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


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福利绩效的互动机理

趋势图,福利,绩效,大地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uper-SBM模型,测算得出2004—2016年各省(市、区)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参考侯孟阳[26]的样本划分方法,将29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地区,并绘制其各自的变化趋势(见图2)。结合图2和各省(市、区)的绩效值可以发现,从宏观层面来看,2004—2016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龙亮军[11]、方时姣[13]等的研究结论相似,这直观地说明了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未与之保持同样的变化趋势。从中观层面来看,2004—2011年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总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格局,2012年后中部地区逐渐超越了东部地区;东部与东北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下降趋势相对明显,分别从2004年的1.12和0.64下降至2016年的0.91和0.42,中部与西部地区与全国均值比较接近,中部地区保持着基本稳定的态势,西部地区年际间波动频繁,但总体变化较小。从微观层面来看,2004—2016年北京、海南、上海的年均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排在前3位,紧随其后的是河南、云南、贵州、安徽、江西、山西等中西部地区省份,而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广东、山东、江苏、辽宁等东部地区省份分别排在第16、18、19、22、27位。

关系图,福利,经济增长,绩效


在表2生态福利绩效方程中,核心解释变量经济增长指标的三次项系数不显著,故予以剔除后重新估计。在经济增长指标最高项为二次项的回归结果中,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且均通过了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包含二次项时拟合准确。因此,经济增长对生态福利绩效构成“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可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计算得出“倒U型”曲线的拐点为0.774,即相应的人均GDP约为2.11万元(2004年不变价)。换句话说,当人均GDP低于2.11万元时,经济增长可以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升;当人均GDP高于2.11万元时,经济增长对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的提升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见图3),因此,假设1得到了验证。虽然确定了经济增长对生态福利的“倒U型”影响关系,如果不能区分目前所处的阶段,对实践也缺乏指导意义。目前,中国大多数省(市、区)的人均GDP低于转折点。2004年,人均GDP超过2.11万元的地区有5个,到2016年,人均GDP超过2.11万元的地区有9个,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具体如表3所示。


本文编号:3017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17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