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4 18:32
县域经济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带有行政区划性质的经济。在我国目前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因此,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国民经济长期持续高效发展,使我国早日建成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安徽的县域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安徽整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文章通过对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掘出影响安徽目前县域经济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省内县域经济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分别研究,并结合其他省份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提升安徽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路,以期为实现安徽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1 县域经济的涵义
1.1.2 我国目前县域经济的总体状况
1.1.3 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背景
1.1.4 对县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的意义
1.1.5 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意义
1.1.6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1.2 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2.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2 文章的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3.1 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1.3.2 国内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1.4 文章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县域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评述
2.1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
2.1.1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2.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产业结构理论
2.2.3 产业关联理论
2.2.4 产业布局理论
2.2.5 产业发展理论
2.2.6 产业政策研究
2.3 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
2.3.1 制度的定义
2.3.2 什么是制度创新及其意义与作用
2.4 金融学相关理论评述
第三章 安徽省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背景
3.1 中部崛起与安徽发展的契机
3.2 县域经济成长对安徽经济发展的意义
3.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3.3.1 安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3.4.2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表现
第四章 主要影响因素的指标分类和统计分析
4.1 研究建立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要求
4.1.1 力求客观、真实、全面、系统
4.1.2 获取数据的可行性
4.2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因素研究的指标分类
4.3 数据的获取、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计算
4.3.1 统计数据的获取、处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4.3.2 对获取数据的统计计算
4.4 对统计数据的分析
4.4.1 对2001年、2003年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比结果
4.4.2 2001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与2005年统计数据的分析比对结果
4.3.3 统计数据的比对结论
第五章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类
第六章 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加快安徽县域经济发展
6.1 中国先进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6.1.1 中国百强县发展状况
6.1.2 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发展状况
6.2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首先是思想观念落后
6.2.2 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6.2.3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制约
6.2.4 县域经济外向度水平低
6.2.5 县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6.3 先进省份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6.3.1 以工业创新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3.2 先进地区工业创新型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
6.3.3 以农业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3.4 先进地区农业创新型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
6.3.5 以服务业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3.6 先进地区服务业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向战略与安徽县域经济发展[J]. 谢培秀,过劲松.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5(04)
[2]发展我省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J]. 周焱. 理论建设. 2005(03)
[3]构建安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J]. 陆荣. 江淮论坛. 2005(03)
[4]安徽潜龙在渊[J]. 张俊才,何聪. 中国经济周刊. 2005(04)
[5]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J]. 李萍,张道宏. 统计研究. 2004(12)
[6]加快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钱常胜. 乡镇经济. 2004(10)
[7]“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J]. 周绍森,王志国,胡德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8]金融改革与县域金融体系缺损问题研究[J]. 贾锐,杜永强. 甘肃金融. 2003(09)
[9]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 咸春龙. 农业经济问题. 2002(02)
[10]试论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J]. 熊宁,曾尊固. 经济地理. 2001(05)
本文编号:3033658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1 县域经济的涵义
1.1.2 我国目前县域经济的总体状况
1.1.3 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背景
1.1.4 对县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的意义
1.1.5 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意义
1.1.6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1.2 文章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2.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2 文章的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3.1 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1.3.2 国内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1.4 文章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县域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评述
2.1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
2.1.1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2.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产业结构理论
2.2.3 产业关联理论
2.2.4 产业布局理论
2.2.5 产业发展理论
2.2.6 产业政策研究
2.3 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评述
2.3.1 制度的定义
2.3.2 什么是制度创新及其意义与作用
2.4 金融学相关理论评述
第三章 安徽省发展县域经济的时代背景
3.1 中部崛起与安徽发展的契机
3.2 县域经济成长对安徽经济发展的意义
3.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
3.3.1 安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3.4.2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的表现
第四章 主要影响因素的指标分类和统计分析
4.1 研究建立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要求
4.1.1 力求客观、真实、全面、系统
4.1.2 获取数据的可行性
4.2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因素研究的指标分类
4.3 数据的获取、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计算
4.3.1 统计数据的获取、处理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4.3.2 对获取数据的统计计算
4.4 对统计数据的分析
4.4.1 对2001年、2003年统计数据的分析对比结果
4.4.2 2001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与2005年统计数据的分析比对结果
4.3.3 统计数据的比对结论
第五章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分类
第六章 借鉴先进省份经验,加快安徽县域经济发展
6.1 中国先进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6.1.1 中国百强县发展状况
6.1.2 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发展状况
6.2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首先是思想观念落后
6.2.2 工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6.2.3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制约
6.2.4 县域经济外向度水平低
6.2.5 县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6.3 先进省份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6.3.1 以工业创新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3.2 先进地区工业创新型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
6.3.3 以农业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3.4 先进地区农业创新型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
6.3.5 以服务业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6.3.6 先进地区服务业发展模式对我省的借鉴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向战略与安徽县域经济发展[J]. 谢培秀,过劲松.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5(04)
[2]发展我省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J]. 周焱. 理论建设. 2005(03)
[3]构建安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J]. 陆荣. 江淮论坛. 2005(03)
[4]安徽潜龙在渊[J]. 张俊才,何聪. 中国经济周刊. 2005(04)
[5]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差距[J]. 李萍,张道宏. 统计研究. 2004(12)
[6]加快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钱常胜. 乡镇经济. 2004(10)
[7]“中部塌陷”与中部崛起[J]. 周绍森,王志国,胡德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6)
[8]金融改革与县域金融体系缺损问题研究[J]. 贾锐,杜永强. 甘肃金融. 2003(09)
[9]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问题[J]. 咸春龙. 农业经济问题. 2002(02)
[10]试论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J]. 熊宁,曾尊固. 经济地理. 2001(05)
本文编号:3033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3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