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结构性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模型与实证

发布时间:2021-02-21 23:36
  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通过经济结构变动、调整和优化,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充分促进劳动力流动,让低效率部门劳动力充分向高效率部门流动,从而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因此,理论上两部门结构性效率差异模型分析了高效率部门和低效率部门之间劳动力流动对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提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1978—2017年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等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各自对于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在各种结构性变动因素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中,按照大小顺序依次是城市化、区域经济适度均衡并允许有条件区域加快发展、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因此,要通过有效促进城镇化、发达区域经济适度领先发展、市场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0,34(01)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结构性变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模型与实证


1979-2018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史客观性、突出特点及制度创新要求[J]. 刘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7(01)
[2]论人本型经济结构——对中国新阶段结构转型战略的新思考[J]. 常修泽.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05)
[3]提升生产率: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与关键措施[J]. 刘志彪.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5(04)
[4]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陈昌兵,陆明涛.  经济研究. 2012(11)
[5]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  经济研究. 2010(06)



本文编号:3045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45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