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理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12:07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地区收入水平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差距过大,从而带来了区际关系恶化、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因此,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值进行测算,并对影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引入新的变量控制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经济主体间相互合作,从而对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分析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博弈的复制动态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得到:地理区位条件是影响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速度的重要变量,而制度因素通过改变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合作利益来影响发达地区合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程。其次,从区域要素投入协同发展度、区域经济产出协同发展度和区域经济有序度三个方面选取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测算指标,然后运用中国1998年至2013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并逐步上升到更高级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要素投入协同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三个阶段演变的特点;区域经济产...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理与实证研究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效应研究——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 曾淑婉,刘向东,张宇.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01)
[2]基于博弈模型的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 雷红霞,黄涛珍,葛和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1)
[3]生产要素、所有制结构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J]. 林添松,吴蒙,王燕.  现代管理科学. 2014(12)
[4]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效果动态评估[J]. 谢里,樊君欢,吴诗丽.  地理研究. 2014(11)
[5]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协同度的评价研究[J]. 彭耿,刘芳.  经济地理. 2014(10)
[6]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哈肯模型的分阶段实证研究[J]. 李琳,刘莹.  地理研究. 2014(09)
[7]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方法及实证[J]. 李海东,王帅,刘阳.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07)
[8]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 樊士德,姜德波.  产业经济研究. 2014(04)
[9]基于DEA的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与比较[J]. 李琳,吴珊.  华东经济管理. 2014(01)
[10]武陵山片区促进协同发展的空间形态创新研究[J]. 冷志明,唐珊,游俊,丁建军.  经济地理. 2013(12)

博士论文
[1]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协调[D]. 郑广建.浙江大学 2014
[2]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理论研究[D]. 王力年.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 姜文仙.暨南大学 2011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 王微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5]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 罗昌瀚.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湖南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收敛的效应研究[D]. 刘雅利.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45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45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