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5 02:27
  长江三角洲位于大陆海岸线中部,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三角洲,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省市资源禀赋与经济基础各异且发展路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产生了上海模式、苏州模式和温台模式。本文采取了“地方主义”的分析范式,对上海模式、苏州模式和温台模式的产生与演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文考察了上海模式到浦东模式的变迁、苏南模式到苏州模式的演进和温台模式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通过分析发现,尽管上海、苏南和温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路径迥异,但合流的趋势明显,即市场主导,政府增进,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和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影响因素,如正式制度安排、集群经济功能、社会文化背景等。具体分析苏州模式、温台模式、上海模式的特征发现:苏州模式是外资主导型,温台模式属草根扩展式,上海模式以强势政府推动为特征。最后,本文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政府在正式制度变迁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三是塑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四是积极促进非正式制度创新,五是成功建设了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与...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概述
    (一) 发展模式的界定
    (二) 形成的条件与机理
    (三) 作用的机制和效应
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考察
    (一) 从苏南模式到苏州模式
    (二) 从温台模式到新温州模式
    (三) 从上海模式到浦东模式
    (四) 三种模式演进的规律
三、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正式制度安排
    (二) 地理区位状况
    (三) 集群经济功能
    (四) 创新动力支持
    (五) 社会文化背景
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特征及效应
    (一) 外资主导型的苏州模式
    (二) 草根扩展式的温台模式
    (三) 政府强势型的上海模式
    (四) 发展模式的效应评析
五、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及借鉴
    (一) 加强政府在正式制度变迁中的主导功能
    (二) 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三) 打造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四) 促进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创新
    (五) 建设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后记
导师及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J]. 张震.  现代经济探讨. 2005(11)
[2]区域战略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论长江三角洲世界第六城市群规划[J]. 何翔舟.  中国行政管理. 2004(09)
[3]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与苏南模式的演进[J]. 徐元明.  中国农村经济. 2003(05)
[4]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制度变迁[J]. 史晋川,谢瑞平.  学术月刊. 2002(05)
[5]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J]. 迟晓英,宣国良.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01)
[6]浙江“块状经济”模式的作用及其经验[J]. 黄勇.  宏观经济研究. 1999(05)
[7]试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J]. 林坚.  经济研究. 1987(08)



本文编号:3050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050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