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2 15: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创新是提高科技水平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创新极大地提升生产力水平,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导致了国家间、地区间和企业间竞争方式的改变。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驾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推动本地区进行持续创新。可以说技术创新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重庆市是一个传统产业占有相当大比重的重化工业城市,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和区域间的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经济竞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摆在重庆市政府面前的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正确揭示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特征,从而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及科技政策,其意义甚为重要。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推进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持续动力。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而分析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的优势与不足是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本研究以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分析的理论基础,从重庆经济...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2.3 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3 重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功能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3.4 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测试和确定
4 重庆市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4.1 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4.2 实证分析
5 提升重庆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5.1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政府培育管理
5.2 注重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建设
5.3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5.4 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5.5 健全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
5.6 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与建议[J]. 孙金花,毕克新,冯英浚. 中国科技论坛. 2005(05)
[2]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耦合机理分析[J]. 杨丹萍. 中国流通经济. 2005(08)
[3]科技创新的多维度实现策略[J]. 袁兆亿. 广东科技. 2005(08)
[4]中国地区间科技进步差距:表现、成因及对策选择[J]. 蒋满元,唐玉斌. 科技与经济. 2005(04)
[5]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类型与展望[J]. 杨新军,曹明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4)
[6]科技园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综述[J]. 董秋玲,常玉,庄宇. 科学管理研究. 2005(03)
[7]资源环境约束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研究[J]. 王旭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2)
[8]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J]. 陈健,何国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03)
[9]东北三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分省比较与分析[J]. 潘雄峰,刘凤朝,许立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2)
[10]技术创新生态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新视角[J]. 詹湘东. 科技管理研究. 2005(02)
本文编号:3183655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2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2.3 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3 重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功能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3.4 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测试和确定
4 重庆市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4.1 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4.2 实证分析
5 提升重庆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5.1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政府培育管理
5.2 注重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建设
5.3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5.4 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5.5 健全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
5.6 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与建议[J]. 孙金花,毕克新,冯英浚. 中国科技论坛. 2005(05)
[2]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耦合机理分析[J]. 杨丹萍. 中国流通经济. 2005(08)
[3]科技创新的多维度实现策略[J]. 袁兆亿. 广东科技. 2005(08)
[4]中国地区间科技进步差距:表现、成因及对策选择[J]. 蒋满元,唐玉斌. 科技与经济. 2005(04)
[5]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现状、类型与展望[J]. 杨新军,曹明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04)
[6]科技园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综述[J]. 董秋玲,常玉,庄宇. 科学管理研究. 2005(03)
[7]资源环境约束下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决策管理体系研究[J]. 王旭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2)
[8]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J]. 陈健,何国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03)
[9]东北三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分省比较与分析[J]. 潘雄峰,刘凤朝,许立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2)
[10]技术创新生态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新视角[J]. 詹湘东. 科技管理研究. 2005(02)
本文编号:3183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18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