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与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2 08:02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最富生机和活力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保持长三角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进行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并不让人乐观。地区间产业结构存在着高度趋同。接着,论文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趋同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长三角各次区域资源禀赋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产业结构趋同有其必然性。不过,由于长三角目前仍处于以行政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之中。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利益,相互之间激烈竞争。产业规划,互不相让;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分割市场,地方保护。人为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阻碍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非正常趋同。随后论文从地方政府行为入手对产业结构非正常趋同产生的深层动因进行考察。得出,地方政府对地区利益的过分强调和追求是导致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非正常趋同产生的根源。地方政府不仅为经济产出和税收而竞争,更为自己的政治晋升而竞争。地方政府为了在晋升博弈中拔得头筹,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不顾自己经济的客观基础和...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与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长三角地区十六城市行政区划图

曲线,产业集聚,经济发展过程,中区


市场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逐渐得到规范,并在全国市场化进程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投资自主权,成为市场投资的况下,企业根据自主意愿在经过慎重考虑和综合衡量后,进行投资产业结构趋同,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它是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规的典型特征就是买方市场经常存在供大于求,这才有利于促进竞争从而提高产业运作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制造业空间扩散和转移的影响三角地区紧密联系的经济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要素流动,也对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经济的紧密联系使得相关区域之间在产业的发展学习和模仿的可能。同时经济的紧密联系也必然导致要素的流动,的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进而在相关区域形成重合的产业,即造成[37]。我们可以用 Puga & Venables(1996)区域间产业集聚与扩散的模象进行解释,如图。

曲线,产业集聚,经济发展过程,中区


市场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逐渐得到规范,并在全国市场化进程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场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拥有相对独立的投资自主权,成为市场投资的况下,企业根据自主意愿在经过慎重考虑和综合衡量后,进行投资产业结构趋同,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它是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规的典型特征就是买方市场经常存在供大于求,这才有利于促进竞争从而提高产业运作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制造业空间扩散和转移的影响三角地区紧密联系的经济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要素流动,也对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经济的紧密联系使得相关区域之间在产业的发展学习和模仿的可能。同时经济的紧密联系也必然导致要素的流动,的技术转移和产业转移,进而在相关区域形成重合的产业,即造成[37]。我们可以用 Puga & Venables(1996)区域间产业集聚与扩散的模象进行解释,如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竞争:行政区经济运行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 李广斌,谷人旭.  城市问题. 2005(06)
[2]论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失范的体制性原因[J]. 杨旭东.  宁夏党校学报. 2005(06)
[3]长三角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度竞争行为研究[J]. 谢晓波,黄炯.  技术经济. 2005(08)
[4]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市场一体化[J]. 金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02)
[5]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制造业空间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J]. 刘传江,吕力.  管理世界. 2005(04)
[6]南京与长三角各市制造业结构趋同与对策[J]. 陈圻,王志华.  现代经济探讨. 2005(03)
[7]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J]. 江世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1)
[8]区域经济冲突的政策学分析——以长江三角洲机场建设之争为例[J]. 唐茂林,李齐放.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5(01)
[9]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研究[J]. 张佑林.  嘉兴学院学报. 2005(01)
[10]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 范剑勇.  管理世界. 2004(11)



本文编号:3296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96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