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15: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正式加入的第一个体制性、紧密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也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三大贸易市场。然而国际学术界关于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普遍显示它们是不成功的,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也是初次尝试,因此,我国和东盟区域贸易合作效应是十分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围绕这一核心,进一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由发展中国家结成的南南型区域集团是否具备成功的条件;2、影响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效应的主要因素;3、中国和东盟区域贸易合作制度的有效性。 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工具,探析中国与东盟在贸易合作的框架下,双方贸易的现实是否具有创造区域贸易合作积极效应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影响中国和东盟贸易合作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 为了达到以上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分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规模、贸易地位、双边商品结构、贸易发展潜力。 其次,...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与东盟区域贸易合作效应研究


一“区内外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二

进口来源,东盟,比例,目的


格就低于世界平均价格,其他成员国从该国进口,那么在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因贸易壁垒的取消,其他成员国更会从该国进口,就不会发生贸易转移。首先来比较区内外国家劳动力价格和成本,如图4一2,可以看出,中国、东盟国家(新加坡除外)的工资水平远低于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而且中国的工资水平也低于东盟的许多国家的工资水平,因此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是最具有价格和成本优势的。就每单位劳动成本而言,区外的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比中国高,而菲律宾和印尼则低于中国,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仅仅取决于工资水平而且取决于劳动生产率。整体上看,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我国和东盟一些国家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种类产品上具有成本优势奠定基础,因此双边在该类产品上的贸易转移效应几乎不会发生。沪护扩沪广尹产}图4一“区内外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二}注:各国数据均是相对于中国的比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SCFTA实证研究[J]. 杨红强.  世界经济研究. 2005(06)
[2]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J]. 杨红强,沈文星.  国际贸易问题. 2005(06)
[3]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樊辉.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02)
[4]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途径[J]. 刘洁鸿.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02)
[5]一种新的区域一体化模式──CAFTA[J]. 陈世瑞.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2)
[6]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益分析[J]. 江虹.  国际贸易问题. 2005(04)
[7]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J]. 董瑾,江山.  商业研究. 2005(06)
[8]三大区域集团的贸易效应比较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J]. 宋滟滟,王治平.  东南亚纵横. 2004(12)
[9]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比较研究[J]. 陈建军,肖晨明.  世界经济研究. 2004(08)
[10]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 潘青友.  国际贸易问题. 2004(07)



本文编号:3297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297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