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证研究 ——以闽南金三角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6 20:0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也日益显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为了在竞争中达到“共赢”,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势头正在蓬勃兴起。而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验对闽南金三角地区借鉴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通过数量指标,对闽南金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及三次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为依据,得出闽南金三角三市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整体构想,阐明政府和企业在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应发挥的作用;并指出从长远来看,闽南金三角要积极参与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以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于研究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问题,既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上,也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理论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创新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本理论
2.1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溯源和内涵
2.2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效益及相互关系
2.2.1 区域产业分工的效益
2.2.2 区域产业合作的效益
2.2.3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2.3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理论基础
2.3.1 传统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
2.3.2 新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
2.3.3 产业分工与合作机制理论
第3章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国内外实践与启示
3.1 国外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状况
3.1.1 美国“波士华”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1.2 日本首都圈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 国内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状况
3.2.1 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2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3 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4 某些省内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3 国内外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启示
第4章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1 闽南金三角的发展历程与合作现状
4.1.1 闽南金三角的发展历程
4.1.2 闽南金三角的合作现状
4.2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
4.2.1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4.2.2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要
4.3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可能性
4.3.1 产业梯度的互补
4.3.2 产业优势的互补
4.3.3 产业要素的差异
4.3.4 文化和经济理念的相同
4.3.5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
4.3.6 政策的支持
第5章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证分析
5.1 闽南金三角产业总体状况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1.1 闽南金三角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5.1.2 闽南金三角产业规模的比较分析
5.1.3 闽南金三角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5.1.4 结论
5.2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2.1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在金三角地位的比较分析
5.2.2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在全省地位的比较分析
5.2.3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生产效率的比较分析
5.2.4 结论
5.3 闽南金三角第二产业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3.1 测算指标及测算方法
5.3.2 闽南金三角主要制造业分行业测算指标的比较分析
5.3.3 结论
5.4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4.1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比较分析
5.4.2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比较分析
5.4.3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区位嫡的比较分析
5.4.4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内部结构的比较分析
5.4.5 结论
第6章 闽南金三角实现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构想
6.1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整体构想
6.1.1 宏观层次
6.1.2 中观层次
6.1.3 微观层次
6.2 在创新中推动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
6.2.1 政府角度
6.2.2 企业角度
6.3 扩大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对外经济辐射
6.3.1 融入全省范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6.3.2 加强与台湾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6.3.3 积极参与跨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包鄂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及对策选择[J]. 巴根那,张晶. 理论研究. 2005(05)
[2]成渝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的研究分析[J]. 岳书敬,王学,柯丽菲. 统计与决策. 2005(20)
[3]青济城市群产业发展研究[J]. 李娟. 中国城市经济. 2005(08)
[4]深化产业分工 组建区域分工网络 提高东北加工制造业竞争力[J]. 杨振凯.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07)
[5]“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J]. 徐世刚,姚秀丽. 东北亚论坛. 2005(03)
[6]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分工问题研究[J]. 刘乃全,周维颖.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02)
[7]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 邱风,张国平,郑恒. 中国工业经济. 2005(04)
[8]闽南金三角崛起的基础与发展战略构想[J]. 蔡勇志.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5(01)
[9]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J]. 毛艳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闽南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 肖自仁,李明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本文编号:3346298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理论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创新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本理论
2.1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溯源和内涵
2.2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效益及相互关系
2.2.1 区域产业分工的效益
2.2.2 区域产业合作的效益
2.2.3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2.3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理论基础
2.3.1 传统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
2.3.2 新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
2.3.3 产业分工与合作机制理论
第3章 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国内外实践与启示
3.1 国外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状况
3.1.1 美国“波士华”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1.2 日本首都圈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 国内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状况
3.2.1 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2 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3 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2.4 某些省内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3.3 国内外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启示
第4章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1 闽南金三角的发展历程与合作现状
4.1.1 闽南金三角的发展历程
4.1.2 闽南金三角的合作现状
4.2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
4.2.1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4.2.2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要
4.3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可能性
4.3.1 产业梯度的互补
4.3.2 产业优势的互补
4.3.3 产业要素的差异
4.3.4 文化和经济理念的相同
4.3.5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
4.3.6 政策的支持
第5章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证分析
5.1 闽南金三角产业总体状况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1.1 闽南金三角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5.1.2 闽南金三角产业规模的比较分析
5.1.3 闽南金三角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5.1.4 结论
5.2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2.1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在金三角地位的比较分析
5.2.2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在全省地位的比较分析
5.2.3 闽南金三角第一产业生产效率的比较分析
5.2.4 结论
5.3 闽南金三角第二产业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3.1 测算指标及测算方法
5.3.2 闽南金三角主要制造业分行业测算指标的比较分析
5.3.3 结论
5.4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的实证分析及结论
5.4.1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比较分析
5.4.2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比较分析
5.4.3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区位嫡的比较分析
5.4.4 闽南金三角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内部结构的比较分析
5.4.5 结论
第6章 闽南金三角实现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构想
6.1 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整体构想
6.1.1 宏观层次
6.1.2 中观层次
6.1.3 微观层次
6.2 在创新中推动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
6.2.1 政府角度
6.2.2 企业角度
6.3 扩大闽南金三角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对外经济辐射
6.3.1 融入全省范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6.3.2 加强与台湾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6.3.3 积极参与跨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呼包鄂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及对策选择[J]. 巴根那,张晶. 理论研究. 2005(05)
[2]成渝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的研究分析[J]. 岳书敬,王学,柯丽菲. 统计与决策. 2005(20)
[3]青济城市群产业发展研究[J]. 李娟. 中国城市经济. 2005(08)
[4]深化产业分工 组建区域分工网络 提高东北加工制造业竞争力[J]. 杨振凯.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07)
[5]“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J]. 徐世刚,姚秀丽. 东北亚论坛. 2005(03)
[6]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及产业分工问题研究[J]. 刘乃全,周维颖.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02)
[7]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 邱风,张国平,郑恒. 中国工业经济. 2005(04)
[8]闽南金三角崛起的基础与发展战略构想[J]. 蔡勇志.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5(01)
[9]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J]. 毛艳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闽南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 肖自仁,李明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本文编号:3346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4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