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05:14
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有助于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为后续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基于Arc GIS软件,对广东省2000-2017年人均GDP进行时空变化展示及三个主要时段的相对发展率展示,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表明: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2000-2010年期间呈现稳定中略为缩小的趋势,在2010-2017年期间呈现扩大趋势;珠三角地区呈现高值聚类状态,梅州市一带呈现低值聚类状态,其他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发展率显示出广东各市经济增长速度在2000-2010趋于接近,在2010-2017年趋于两极分化,验证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区位商分析得出珠三角地区以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为主导,粤东西北地区以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为主导,由此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差异逐步扩大。
【文章来源】:新经济. 2020,(0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广东省2000-2017年人均GDP差距(单位:元)
广东省主要年份人均GDP等级分布图(单位:元)
从时间趋势来看,在2000-2005期间I值波动上升,表明这一时期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大致呈缩小趋势;在2005-2009年期间I值稳定在0.6附近,表明这一时期广东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变化不大;在2009-2017年期间I值从0.6008连续下降至0.5111,表明这一时期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分析广东省人均GDP的聚类分布情况,下面利用ArcGIS中的Hot Spot Analysis(GetisOrd Gi*)工具绘制出广东省地级市2000-2017年人均GDP热点图(图4)。从图4可以看出,2000-2017年,广东包含两个聚类中心,一个是珠三角一带的高值聚类中心。这些城市自身人均GDP较高,其周边城市的人均GDP也较高,是广东省经济的增长极。另一个是梅州一带的低值聚类中心。该市的人均GDP较低,其周边城市如河源、汕尾、揭阳人均GDP也较低。这两个聚类中心反映出中心一带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余地级市人均GDP处于中等水平,其周边城市也没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呈现出随机状态,空间自相关性较弱,表明这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联动不明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分解:2000—2015[J]. 姜文仙. 开发研究. 2018(01)
[2]基于GIS的晋城市区域经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陈永燊,牛姝雅,张仲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基于ESDA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J]. 励玫伶,胡泽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4]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马海涛,李秋颖. 地理研究. 2013(12)
[5]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1990~2009[J]. 王晓丹,王伟龙.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5)
[6]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综述[J]. 杨智斌,曾先峰. 经济地理. 2010(06)
[7]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GIS-ESDA分析[J]. 王世杰,赵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8)
[8]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J]. 刘清春,王铮. 地理研究. 2009(02)
[9]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J]. 潘竟虎,冯兆东,董晓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10]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J]. 曾庆泳,陈忠暖. 经济地理. 2007(04)
本文编号:3347132
【文章来源】:新经济. 2020,(0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广东省2000-2017年人均GDP差距(单位:元)
广东省主要年份人均GDP等级分布图(单位:元)
从时间趋势来看,在2000-2005期间I值波动上升,表明这一时期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大致呈缩小趋势;在2005-2009年期间I值稳定在0.6附近,表明这一时期广东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变化不大;在2009-2017年期间I值从0.6008连续下降至0.5111,表明这一时期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分析广东省人均GDP的聚类分布情况,下面利用ArcGIS中的Hot Spot Analysis(GetisOrd Gi*)工具绘制出广东省地级市2000-2017年人均GDP热点图(图4)。从图4可以看出,2000-2017年,广东包含两个聚类中心,一个是珠三角一带的高值聚类中心。这些城市自身人均GDP较高,其周边城市的人均GDP也较高,是广东省经济的增长极。另一个是梅州一带的低值聚类中心。该市的人均GDP较低,其周边城市如河源、汕尾、揭阳人均GDP也较低。这两个聚类中心反映出中心一带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余地级市人均GDP处于中等水平,其周边城市也没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呈现出随机状态,空间自相关性较弱,表明这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联动不明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特征及其成因分解:2000—2015[J]. 姜文仙. 开发研究. 2018(01)
[2]基于GIS的晋城市区域经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陈永燊,牛姝雅,张仲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3]基于ESDA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成因研究[J]. 励玫伶,胡泽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4]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马海涛,李秋颖. 地理研究. 2013(12)
[5]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1990~2009[J]. 王晓丹,王伟龙.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5)
[6]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综述[J]. 杨智斌,曾先峰. 经济地理. 2010(06)
[7]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GIS-ESDA分析[J]. 王世杰,赵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08)
[8]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J]. 刘清春,王铮. 地理研究. 2009(02)
[9]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J]. 潘竟虎,冯兆东,董晓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10]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J]. 曾庆泳,陈忠暖. 经济地理. 2007(04)
本文编号:3347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47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