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地震灾害下区域公路路网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08:06
  作为世界上灾害多发及地震活跃国家之一,目前我国预防与减低地震灾害的手段主要取决于应急保障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效率。公路交通作为地震灾区生命线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路网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功能性对于抗震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将起到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在灾区区域经济的重生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基于此,论文以如何完善地震灾害下的公路路网结构这一问题作为引导线开展分析工作,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路网结构、提高灾害应急保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以地震灾害下路网结构的功能性、完整性、可靠性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外部性为主线,采用系统与局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地震灾害下公路网规划的影响因素以及震后路网结构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图论以及图表的分析手段和方法,紧紧围绕路网结构的等级结构合理性优化、功能结构稳定性能增强以及基于路网连通可靠性的布局结构的调整等三方面就路网结构的内部性能完善和改进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地震灾害下等级结构优化的方法、功能结构稳定性指标体系以及路网节点、路段和路网连通可靠度的计算层次。与此同时,论文运用灰色...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震灾害下区域公路路网结构研究


路网路段分类集合关系图

研究范围,区位,德阳市,彭州


图5一1研究范围区位图实例分析的对象为此次地震中四川省内主要受灾区域的公路包括成都市(主要是彭州和都江堰)、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州等6个地震重灾市州及其各区县。

交通网络,四川省


“5.12”四川地震灾区公路路网布局形态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呈辐射状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的混合式路网形态。如图5一2所示。轰髯度、‘l曰曰飞\,.叉图5一2四川省交通网络图由图5一2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交通建设,尤其是近二十年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成渝高速,成都一都江堰、成都一绵阳、成都一雅安等高速公路),四川省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在重灾区域内,地形多以高原、山丘等为主,使得公路交通成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一2008年四川各运输方式的客货运量及客货周转量的基本情况如图5一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J]. 杨钟贤,刘邵权,苏春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2)
[2]地震条件下公路网关键路段识别(英文)[J]. 唐小勇,程琳,徐上.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9(04)
[3]面向应急疏散的山区路网连通性研究[J]. 宋永朝,潘晓东,喻泽文,张桂生,陈富强.  公路工程. 2009(05)
[4]地震对交通工作的影响[J]. 陈武.  山西建筑. 2009(26)
[5]地震灾害下公路运输系统防救灾关键技术研究[J]. 邓亚娟,马荣国,胡绍荣.  公路. 2009(07)
[6]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分析——以宜宾市兴文县为例[J]. 魏雅丽,税伟.  四川地质学报. 2009(01)
[7]汶川地震公路抢修与保畅主要措施[J]. 张孝伦,张瑜洁.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9(01)
[8]产业结构与城市道路网布局的互动关系研究[J]. 刘敏.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01)
[9]基于连通可靠性的自然灾害后应急阶段路网重建研究[J]. 李斌,谢秉磊,徐键,胡晓伟.  交通与计算机. 2008(06)
[10]震灾与公路抢通[J]. 熊友山,邓长青,王庆.  中外公路. 2008(05)

博士论文
[1]区域公路网络分析[D]. 李娟.西南交通大学 2008
[2]灾变条件下通道路网运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研究[D]. 王晓飞.同济大学 2008
[3]区域交通网络布局形态与需求特性研究[D]. 高桂凤.长安大学 2007
[4]区域交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D]. 杜进有.西南交通大学 2007
[5]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 朱辉.吉林大学 2006
[6]区域公路网布局形态及发展规模研究[D]. 石兆旭.北京工业大学 2006
[7]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及布局方法研究[D]. 石飞.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中公路运输路径选择的研究[D]. 卢茜.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研究[D]. 党武娟.长安大学 2009
[3]长江散货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 罗洪涛.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城市群公路网结构适应性分析[D]. 潘文刚.长安大学 2008
[5]交通系统震后连通性研究[D]. 刘润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8
[6]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及实践[D]. 李健.江西师范大学 2006
[7]区域公路运输结构适应性研究[D]. 夏明雷.西南交通大学 2006
[8]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结构分析[D]. 谢汶莉.西南交通大学 2005
[9]西部地区通县油路路网评价及作用研究[D]. 杨露.西南交通大学 2005
[10]我国大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优化研究[D]. 樊大可.长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47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347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