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在TPP区域内的贸易竞争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6 00:00
本文关键词: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在TPP区域内的贸易竞争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的价值,由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品生产过程被分割为不同的生产阶段,而这些不同的生产阶段可以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规模的企业来完成,因而相比于传统的出口总量测算方法,增加值贸易测算才能真实的衡量贸易状况。随着这种全新的全球化生产模式,国际贸易竞争从产品间竞争上升到了价值链层面的竞争。与此同时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也由多边贸易主义向区域贸易主义转化,利用推动或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不断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国积极参与并主导了TPP协议的签署,其涵盖的国家总体经济规模接近世界经济总量的40%。中国并未成为其中一员。本文利用Koopman等(2012)对一国出口总量的分解方法和OECD-Tiva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对TPP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本地增加值,以分析中国制造业对TPP国家的需求依赖度,并基于增加值口径测算的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了中国与TPP国家之间在制造业细分九大行业上的竞争力差异,最后对中国与TPP国家的制造业进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度来衡量中国与TPP国家在价值链层面上的竞争程度。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对TPP国家的总体需求依赖度从1995-2011年逐步下降,但2009-2011年基本稳定在11.5%左右,而其中制造业从1995-2011年一直稳定为8%;第二,中国对TPP国家制造业出口的增长规模(行业出口年增长率)和结构(行业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从2008年以后基本没有变化。其中,出口行业集中于电气、光学设备,纺织品、皮革和鞋类,化学及非金属矿产产品以及机械设备;第三,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中国在纺织品、皮革和鞋类,电气、光学设备,机械设备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化学及非金属矿产产品行业存在比较劣势;最后,价值链层面上,中国在纺织品、皮革和鞋类行业具有完备的价值链体系,其竞争力在TPP国家中有着巨大优势,电气、光学设备虽然相对缺乏自主性,但其出口量巨大,处于价值链下游环节的地位并不影响其在TPP区域没有竞争对手的事实,其他的行业则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关键词】:增加值 TPP RRCA GVC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4;F75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文献综述12-18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4
- 1.2.2 增加值贸易理论14-17
- 1.2.3 关于TPP的相关研究17-18
-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与数据说明18-20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20-22
- 第2章 中国制造业在TPP区域内出口增加值的测度22-30
- 2.1 测算方法22-26
- 2.2 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测算结果及分析26-30
- 第3章 TPP区域内的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基于RRCA的分析30-39
- 3.1 中国制造业在TPP区域内的RRCA30-33
- 3.2 中国与TPP国家在制造业行业的RRCA比较33-39
- 第4章 TPP区域内的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基于GVC的分析39-49
- 4.1 GVC参与度与GVC地位39-41
- 4.2 中国与TPP国家制造业的“互补”与“同构”分析41-44
- 4.3 中国制造业在TPP区域内主要出口行业的综合分析44-49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9-52
- 5.1 结论49-50
- 5.2 政策建议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
本文关键词:增加值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在TPP区域内的贸易竞争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53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