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创新研究
【摘要】:扶贫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改革开放使得国民经济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是对于交通不便的内陆农村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移民库区及高原荒漠等地区,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且比较突出。位于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是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特困山地城镇,该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低端制造、国道经济为特征。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2年视察恩施市时,提出了从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四大方面进行扶贫试点,开启了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的序幕。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自2013年启动以来,大力开展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在综合扶贫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路径,积累大量经验。本文以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以往的扶贫成因、反贫困理论等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典型扶贫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龙凤镇自身的自然条件和人文风俗,对龙凤镇贫困面貌进行系统研究,指出龙凤镇贫困的原因有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人口与产业结构、林业资源利用等方面,这也是综合扶贫改革从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的原因。在对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的总体规划与模式进行整体阐述之后,本文通过分析试点路径、支撑体系、体制机制,来全面立体地研究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的整体架构与具体举措,不仅包括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这四大路径,还包括政策、人力、资金等支撑体系。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了对实际情况的结合以及定量分析,通过相关数据对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与扶贫初步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的模式、路径、机制体制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精准扶贫”模式,“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土地综合利用机制等方面的建议。本文不仅对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进行全面详细地阐述与梳理,更结合扶贫理论、扶贫模式、扶贫体系以及相关数据等从理论与实证上进行研究,较好地对当前的龙凤镇扶贫工作进行总结以及从学术上的研究,为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的经验积累与探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也为西部少数民族山区的扶贫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综合扶贫 综合扶贫改革 创新 恩施市龙凤镇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状况11-12
- 1.2.2 国内研究状况12-14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14-15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15-17
- 1.3.1 本文研究思路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17-18
- 1.4.1 本文的技术路线17
- 1.4.2 本文的创新之处17-18
- 第2章 综合扶贫开发相关理论基础18-23
- 2.1 贫困的成因18-20
- 2.1.1 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18
- 2.1.2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18-19
- 2.1.3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19
- 2.1.4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19-20
- 2.2 反贫困理论20-23
- 2.2.1 人力资本理论20-21
- 2.2.2 社会资本理论21
- 2.2.3 能力贫困理论21-22
- 2.2.4 社会质量理论22-23
- 第3章 恩施市龙凤镇贫困状况及改革成因分析23-29
- 3.1 恩施市龙凤镇的贫困状况23-26
- 3.1.1 恩施市龙凤镇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3-24
- 3.1.2 恩施市龙凤镇各村贫困情况分析24-26
- 3.2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成因分析26-29
- 第4章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现状分析29-39
- 4.1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总体状况29-30
- 4.2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的路径分析30-35
- 4.2.1 扶贫搬迁与移民建镇31-32
- 4.2.2 退耕还林32-33
- 4.2.3 产业结构调整33-35
- 4.3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的支撑体系35-37
- 4.3.1 政策支持35
- 4.3.2 资金支持35-36
- 4.3.3 人才支持36-37
- 4.4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体制机制37-39
- 第5章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模式比较39-45
- 5.1 与国外模式的比较39-42
- 5.1.1 国外典型扶贫模式39-41
- 5.1.2 龙凤镇综合扶贫模式与国外模式的比较41-42
- 5.2 与国内模式的比较42-45
- 5.2.1 国内典型扶贫模式42-43
- 5.2.2 龙凤镇综合扶贫模式与国内模式的比较43-45
- 第6章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效应评价45-49
- 6.1 结构效应45
- 6.2 经济效应45-46
- 6.3 生态效应46
- 6.4 社会效应46
- 6.5 政策效应46-49
- 第7章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创新建议49-54
- 7.1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模式创新建议49-51
- 7.2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路径创新建议51
- 7.3 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建议51-54
- 结论54-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1-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三贵;反贫困与政府干预[J];管理世界;1994年03期
2 李莎;;从救济式到开发式:中国扶贫思想的转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陈彬文;扶贫攻坚:重视模式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03期
4 刘宇;谢新华;;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朱凤歧,高天虹,邱天朝,杨青;中国反贫困的途径[J];中国贫困地区;1997年02期
6 胡茂成;谭宇;张新平;;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商业时代;2009年06期
7 肖立新;;扶贫研究概述[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林毅夫;;贫困、增长与平等:中国的经验和挑战[J];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08期
9 谭琳琳;帅传敏;张先锋;;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海涛;;创新机制促进精准扶贫——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探索[J];政策;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洪民;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承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模式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谷彩兰;试论甘南州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5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3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