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喜德县尼波镇土地整治潜力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03 10:03

  本文关键词:喜德县尼波镇土地整治潜力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整治 潜力分析 潜力评价 尼波镇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趋严重,进行土地整治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土地整治既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的能力,完善土地整治区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交通道路基础设施,还能够促进土地整治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改善区域生态景观环境。进行土地整治潜力评价能够为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使土地整治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以喜德县尼波镇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情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地面坡度、土壤肥力、光热条件、交通状况、水源状况等8个方面进行了土地整治可行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可以进行土地整治。对该研究区的土地整治潜力来源进行了分析,包括数量潜力、质量潜力和生态景观潜力。通过对研究区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从自然条件、基础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景观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地面坡度、土壤质量、土壤pH值、田块集中程度、水利设施、水源状况、交通状况、单位面积投资、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等1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研究区土地整治潜力值为3.1456,大于借鉴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复垦标准值的算法得出的土地整治潜力标准值3,这表明研究区具有土地整治的潜力。同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得出研究区自然条件的隶属最大值为0.3817,对应为“良”,土地整治潜力为II级;基础条件的隶属最大值为0.3603,对应为“中”,土地整治潜力为III级;社会经济条件的隶属最大值为0.3236,对应为“中”,土地整治潜力为III级;生态景观条件的隶属最大值为0.3690,对应为“良”,土地整治潜力为II级,可以看出研究区具有土地整治的潜力。通过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均表明研究区具有土地整治的潜力。
【关键词】:土地整治 潜力分析 潜力评价 尼波镇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7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19-24
  • 2.1 基本概念19-20
  • 2.1.1 土地整治的内涵19
  • 2.1.2 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19-20
  • 2.2 基础理论20-24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0-21
  • 2.2.2 人地协调理论21-22
  • 2.2.3 土地经济学理论22
  • 2.2.4 地域分异理论22
  • 2.2.5 景观生态学理论22-24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24-33
  • 3.1 自然地理概况24-27
  • 3.1.1 地理位置24-25
  • 3.1.2 地形地貌25
  • 3.1.3 水文条件25-26
  • 3.1.4 农业气候条件26
  • 3.1.5 土壤条件26
  • 3.1.6 生物资源26-27
  • 3.2 社会经济概况27-29
  • 3.2.1 人.情况27
  • 3.2.2 经济发展水平27
  • 3.2.3 基础设施状况27-29
  • 3.3 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9-33
  • 3.3.1 土地利用现状29-31
  • 3.3.2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1-33
  • 第4章 研究区土地整治可行性分析及潜力来源分析33-46
  • 4.1 土地整治可行性分析33-39
  • 4.1.1 地面坡度33-34
  • 4.1.2 土壤肥力34-36
  • 4.1.3 气候条件36-37
  • 4.1.4 交通基础设施37
  • 4.1.5 水利基础设施37-38
  • 4.1.6 群众支持度38
  • 4.1.7 资金保障38
  • 4.1.8 生态景观条件38-39
  • 4.2 土地整治潜力来源分析39-46
  • 4.2.1 数量潜力来源39-42
  • 4.2.2 质量潜力来源42-45
  • 4.2.3 生态景观潜力来源45-46
  • 第5章 研究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46-65
  • 5.1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46
  • 5.2 建立评价体系46-48
  •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46-48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8
  • 5.3 评价指标内涵及量化48-54
  • 5.3.1 自然条件48-50
  • 5.3.2 基础条件50-52
  • 5.3.3 社会经济条件52-53
  • 5.3.4 生态景观条件53-54
  • 5.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54-61
  • 5.4.1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过程55-56
  • 5.4.2 评价体系56-59
  • 5.4.3 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权重确定59
  • 5.4.4 研究区评价指标取值59-61
  • 5.5 模糊综合评判61-64
  • 5.6 小结64-65
  • 结论65-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及启示[J];国土资源;2007年09期

2 罗慧,霍有光,胡彦华,庞文保;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潜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613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613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