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密度差异分析
本文关键词:重庆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密度差异分析
【摘要】:根据重庆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和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将重庆辖区内40个区县(自治县)划分为4个研究区域(主城区、环主城区、渝东北和渝东南),从要素投入视角探讨1998-2010年间重庆市辖区范围内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4个区域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总投入密度、资本投入密度、劳动投入密度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具有同步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土地要素投入密度也越高,一小时经济圈(主城区、环主城区)城镇土地资本劳动要素投入密度大于两翼地区(渝东南、渝东北),年均增长速度大小顺序存在渝东南,渝东北,环主城区和主城区.城镇土地要素投入密度的提升主要是由资本驱动的结果,城镇土地资本投入密度比例和劳动投入密度比例在时间序列上呈"剪刀差",主城区、渝东南城镇土地资本投入密度比例大于环主城区、渝东北.在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和工业化高级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城镇土地资本投入驱动,而在工业化中级发展阶段,城镇土地劳动投入驱动效应更为明显.因此,保持资本、劳动要素投入是稳步提升城镇土地集约度的前提,而适度控制城镇土地扩张速度则是关键.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土地 集约利用 差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01102)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11006)
【分类号】:F301.2;F249.27
【正文快照】: 随着时间推移,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一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得到西方国家学者更多的重视.地租理论、边际收益递减理论、区位理论以及精明增长等城市规划理念都涉及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政清;重庆城市发展战略与区域整合[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6期
2 贝涵璐;吴次芳;冯科;刘婷婷;;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变格局——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1期
3 赵小风;黄贤金;陈逸;陈志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海宁;郑新奇;刘玲玲;孙传谆;;基于规划方案的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董家口港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2 赵小风;黄贤金;严长清;李衡;张兴榆;;基于RAGA-AHP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3 罗文斌;吴次芳;冯科;;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基于湖南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4 杨大兵;张文新;姚清;;唐山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5 程铭;荀文会;周丹娟;;沈阳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评价研究——基于15个副省级城市比较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年05期
6 谈兵;龙兵;宋成舜;李聪秀;柯新利;;青藏高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因素研究——以西宁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1期
7 谢保鹏;陈英;张文斌;王珍;;甘肃省县区单元城镇工矿用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8 张吉献;丁志伟;张改素;;中原经济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张红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城市问题;2013年11期
10 何明花;刘峰贵;唐仲霞;周强;;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敬玉;郑新奇;江文亚;杨鑫;郭珍洁;;基于PSR模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空间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程龙;董捷;;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3 刘家兴;方华;;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变化——以广州天河区和佛山顺德区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4 费燕;杨子生;;云南“建设用地上山”战略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A];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C];2014年
5 刘芳荣;陈松林;;基于熵值法的设区市城市土地集约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张苗;陈银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7 张鹏岩;李根明;何坚坚;秦明周;;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态势与驱动力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华;河南省泌阳县区域城市空间规划与调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陈昱;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钱敏;基于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城乡用地空间格局演变与优化[D];南京大学;2013年
5 乔宏;轨道交通导向下的城市空间集约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吕薇;基于城市体系视角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薛春璐;城镇集约用地标准设计方法与支持工具研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申洪源;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牛媛媛;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筱林;“深莞惠”经济圈城市用地演变与产业发展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1年
3 潘伟娜;广州市土地利用密度空间格局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4 满菊;河南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布及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5 黄永斌;基于ESDA和DEA模型的中国城市紧凑度时空变化及其城市效率评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静;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及区域分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换兆;王家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政府博弈行为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9期
2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3 吴燕,陈秉钊;高科技园区的合理规模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6期
4 陈波,
本文编号:670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67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