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生态文明理念下来宾市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0:27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理念下来宾市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功能性 土地利用 生态文明 来宾市


【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与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实证参考,实现土地持续利用。本研究在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基础上,界定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土地多功能利用内涵,以来宾市为研究区,以镇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结合来宾地域特色,遵循综合性、地域性、层次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从土地利用生态、生产和生活三大功能出发,建立了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来宾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用TOPSIS法进行对来宾市70个镇级行政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及其综合功能进行评价。为对评价单元和评价值做出较为准确且一致性的评价,结合GIS技术分别对各镇级行政区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及其综合功能进行等级划分,其中,功能一级区表示功能发挥最强,二、三、四级区依次递减。结果表明:来宾市生态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兴宾区、武宣县,生活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兴宾区,生活功能一级区和生产功能一级区的镇级行政区基本一致,可见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相互促进,综合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兴宾区、象州县。根据来宾市各镇级行政区各功能等级划分结果,采取比较离差的方式,把来宾市70个镇级行政区分别划入生态、生产和生活这三大主导功能区中。其中,生态功能主导区主要集中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等20个镇级行政区,生产功能主导区主要集中在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合山市,共39个镇级行政区,生活功能主导区主要集中在兴宾区,共11个镇级行政区。最后,结合评价结果和相关发展规划,深入剖析,提出来宾市土地利用各主导功能区的发展对策。生态功能主导区要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旅游发展和增强生态服务能力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障生态安全和保护环境。生产功能主导区要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发展与保护并重,其中,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生产主导功能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稳定农业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工业发展条件较好的生产主导功能区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确保发展质量和生态效益。生活功能主导区要在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增强集聚人口能力,承接其他区域的经济和人口转移。
【关键词】:多功能性 土地利用 生态文明 来宾市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研究综述12-18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2-14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4-17
  • 1.2.3 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17-18
  • 1.3 研究内容18
  •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8-20
  • 1.4.1 研究框架18-19
  • 1.4.2 研究方法19-20
  • 1.5 数据来源20-21
  • 2 研究区概况21-25
  • 2.1 行政区划21
  • 2.2 自然地理21-22
  • 2.3 社会经济22-23
  • 2.4 土地利用23-25
  • 2.4.1 土地利用现状23
  • 2.4.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23-25
  • 3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土地多功能利用理论基础25-29
  • 3.1 相关概念25
  • 3.1.1 生态文明25
  • 3.1.2 土地利用功能25
  • 3.1.3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土地多功能利用25
  • 3.2 理论基础25-27
  • 3.2.1 生态文明理论25-26
  • 3.2.2 可持续发展理论26
  • 3.2.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26-27
  • 3.2.4 系统理论27
  • 3.3 生态文明理念对土地多功能利用的要求27-28
  • 3.3.1 明确功能,主次分明27
  • 3.3.2 尊重自然,限制开发27-28
  • 3.3.3 承载许可,协调发展28
  • 3.3.4 控制强度,保护生态28
  • 3.3.5 集约资源,人地和谐28
  • 3.3.6 优化格局,提高效率28
  • 3.4 小结28-29
  • 4 基于生态理念的来宾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29-58
  •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9
  • 4.1.1 综合性原则29
  • 4.1.2 地域性原则29
  • 4.1.3 层次性原则29
  • 4.1.4 科学性原则29
  • 4.1.5 可行性原则29
  • 4.2 指标体系建立29-34
  • 4.3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34-36
  • 4.3.1 指标权重的计算34-35
  • 4.3.2 评价的程序和关键环节35-36
  • 4.4 等级划分标准36-37
  • 4.5 评价结果37-42
  • 4.6 结果分析42-51
  • 4.6.1 生态功能分级42-45
  • 4.6.2 生产功能分级45-47
  • 4.6.3 生活功能分级47-49
  • 4.6.4 土地利用综合功能分级49-51
  • 4.7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区的确定51-57
  • 4.7.1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区划分方法51-53
  • 4.7.2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区划分结果53-54
  • 4.7.3 各主导功能区特征分析54-57
  • 4.8 小结57-58
  • 5 生态文明理念下来宾市土地利用各主导功能区发展对策58-62
  • 5.1 生态主导功能区发展对策58-59
  • 5.1.1 范围界定58
  • 5.1.2 对策措施58-59
  • 5.2 生产主导功能区发展对策59-60
  • 5.2.1 范围界定59
  • 5.2.2 对策措施59-60
  • 5.3 生活主导功能区发展对策60-61
  • 5.3.1 范围界定60
  • 5.3.2 对策措施60-61
  • 5.4 小结61-62
  • 6 结论与展望62-64
  • 6.1 结论62-63
  • 6.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7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皇;;生态文明理念视域下的文化消费审视[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周国梅;唐志鹏;;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演变[J];环境经济;2008年01期

3 王会芝;;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城市;2014年03期

4 马翠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践行科学发展之路[J];发展;2010年05期

5 许冬梅;;党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6 黄木;李畅;;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7 赵克志;;坚持生态文明理念 引领经济社会发展[J];当代贵州;2011年21期

8 赵瑞敏;;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下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5期

9 黄燕;竟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三维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江太生;;落实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美丽家园[J];福建理论学习;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柏;梅全亭;何志新;张恒;梁伟;;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学生态校园建设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汪一鸣;赵亚峰;;以生态文明理念规划建设美丽银川[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3 钟文田;;发展低碳农业 推进绿色转型[A];《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园区·教育》 专家论坛(浙江杭州)论文选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作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共建和谐美好徐州[N];徐州日报;2010年

2 张春燕;普及生态文明理念迫在眉睫[N];中国环境报;2011年

3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环境保护局 刘治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美丽银川[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中共百色市委党校 赵堂高;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着力点[N];广西日报;2013年

5 南京政治学院 孙文广 武儒海;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理念[N];人民日报;2013年

6 镇安县委书记 张盈安;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县域循环发展[N];陕西日报;2013年

7 刘春勇;以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创新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3年

8 周幸;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N];平顶山日报;2013年

9 章松来 晏利扬;温州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陶媛慧;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N];友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龚哲;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小城镇建设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颖;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消费者义务[D];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

3 韦钰;生态文明理念下来宾市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884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884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