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及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及因素分析 出处:《中国商贸》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低碳排放、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社会和低碳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结合了90年代以来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广东省15个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影响广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因素进行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Guangdong Province from four aspects: low carbon emission,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low carbon society and low carbon environment, and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ince 90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15 c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was evaluated b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分类号】:F124.5
【正文快照】: 21世纪,全球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然而,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全球自然灾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现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广东省作为全国首批低碳经济发展的试点省份之一,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红卫;;基于模糊综合算法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2 江正平;张伟;雷亮;;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3 刘嵘;徐征;李悦;;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J];经济论坛;2010年05期
4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5 付允;刘怡君;汪云林;;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波;;林业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评价——以西南地区5省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2 张吉献;于正松;;河南低碳城市战略及其实现途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4 张亨利;;论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王怡;;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6 贺正楚;张训;;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及实例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7 胡芳;李树丞;李林;;低碳经济模式下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8 阮洪;;低碳经济影响下国际经济法的变革[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陈峗;陈志斌;;低碳经济离我们有多远:管理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10 秦萧;沈山;石春艳;;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现代城市规划转向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仲敏;曾燕红;;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建设的实证分析与评价[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爱兰;;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3 雷仲敏;曾燕红;;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实证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侯依玲;谈建国;刘校辰;吴蔚;马京津;;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5 王盼盼;;低碳消费相关热点的研究综述[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李英豪;李俊根;王志高;罗志勇;;低碳城市建设中小尺度路网建设成研究——以呈贡核心区路网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7 张宏武;兰梓睿;;天津低碳消费模式发展的路径选择[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8 何洁;夏建新;刘荣霞;;低碳城市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9 赵丰年;张永庆;;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研究——以上海市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姚喜军;;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卢晓彤;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冯艳;大城市都市区簇群式空间成长机理及结构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安江;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占成;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业低碳经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郅西娟;低碳经济下的财政政策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张琪;低碳经济下陕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健;基于LEAP模型的长春市城市客运交通低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祚江;东北地区工业低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淑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策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低碳经济指数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凤霞;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3 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年02期
4 王斌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倪少凯;7种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方法的比较[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6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7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8 胡涛,田春秀,李丽平;协同效应对中国气候变化的政策影响[J];环境保护;2004年09期
9 夏X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年03期
10 任福兵;吴青芳;郭强;;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江淮论坛;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士勇;;江苏省地级市投资环境评价实证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刘嵘;徐征;李悦;;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J];经济论坛;2010年05期
3 段政廉;郭三党;;加快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4 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层次和因子法的东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4期
5 刘书洋;胥留德;;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年36期
6 李罗;;低碳经济——内蒙古腾飞的必由之路[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7 韩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8 张琳琳;张亚丽;;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产业素质水平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6年03期
9 何跃;何正林;马海霞;;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10 刘芳;倪浩;;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措施[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铁铮;;森林是最大有机碳库[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2 吴振华;钟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解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汪恭礼;;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途径与建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4 陈建成;程宝栋;;森林与低碳经济刍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5 宋天和;洪伟达;;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钱坤建;岳学文;奎建蕊;方晋;方海东;潘志贤;杨艳鲜;纪中华;;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许朝金;刘总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与路径选择[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米红;曹晖;;闽粤赣经济区经济竞争与和谐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层次分析与系统聚类方法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子成;孔祥东;;雅安市三县区的生态经济评价[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亚慧;;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战略构思[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孙梁;以自由诠释发展,开辟构建文明的新视野[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2 记者 谭华健邋通讯员 中发改;协调发展程度较高[N];中山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禾;贸易闸门安全考验中国经济[N];科学导报;2010年
4 明镜亦非台;我市支柱产业的提出背景及发展现状[N];中山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慧;基于复杂网络对我国区域间贫富差距成因的系统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2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冯德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冲突协调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5 李运;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国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7 张杨;西部资源接替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苗润生;中国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方法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4年
9 金江;主观幸福的经济学初探[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傅朗;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国锋;重庆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因子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2 陈平;安徽省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王洋;辽宁省高新区的发展及其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樊尊;河南对外开放竞争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袁灵;湖南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李建磊;廊坊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刘蓉;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8 惠丽;常山县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王玲;焦作市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平;区域优势与产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3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7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