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基于PSTR模型的国际经验分析
本文关键词: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基于PSTR模型的国际经验分析 出处:《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最终消费率 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面板平滑转移模型
【摘要】: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出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的结论,并通过门限值的计算得出最优的消费水平为68.12%,在这一门限值以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于这一门限值之后,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的消费率依旧偏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政府应建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同时优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贸易模式,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
[Abstract]: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anel of smooth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l consumption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transfer model, inverted V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l consumption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 results, an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he optimal consumption level is 68.12%, below this threshold, consump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on economic growth, and high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the promotion effect weakened. Through further study found that: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rate is still low,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to improve th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a consumer le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innovation, the mode of foreign trade, to maintain a moderate level of infl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nsumer driven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C008)
【分类号】:F124.1;F126.1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均GDP在2012年突破61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标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速开始出现连续下降,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一发展阶段表示传统的依靠人口红利和资源消耗型的野蛮生长时代一去不复返,经济增长需更多地依靠经济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单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静芬;郑旋;;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8年06期
2 李丹;;中国最终消费率过低之谜[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王洛林 ,刘树成 ,刘溶沧;启动经济重在提高最终消费率[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4期
4 黄微分;我国最终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孔静芬;;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54期
6 江林;马椿荣;康俊;;我国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9年01期
7 韩笑;;贫富分化对中国最终消费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09期
8 王湘东;提高最终消费率[J];上海综合经济;1999年10期
9 尹世杰;关于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几个问题[J];财贸经济;2001年12期
10 车晓惠;;我国最终消费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兴罗;;我国最终消费率分析及扩大内需政策选择[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2 江林;马椿荣;康俊;;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心理成因实证分析[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庆国;最终消费率下滑拖累经济结构转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方烨;去年最终消费率可能再创新低[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蔡逸;我省消费增速位居全国第三[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郝薇 通讯员 白日成 张朝霞;普通百姓:花钱观发生新变化[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5 重庆市渝中区国税局 石晓刚邋李永红 李元辉;通过财税手段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比例[N];中国税务报;2007年
6 赵晓雷;关注民生与经济运行模式转换[N];文汇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薛黎;于广洲: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冯洁;“必须制定出长期的居民消费战略”[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建议年内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10 商蕴;国内市场将继续稳步发展[N];国际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力;1981年以来中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鑫;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2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2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