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出处:《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 能源消费 能源效率 能源结构
【摘要】: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能源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能源过度消费也会引起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中国人口众多,近年来经济实现高速增长,能源供需缺口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同时,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压力格外严峻。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能源消费的相关问题,能源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难以为继,还将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性质,还对其他产业能够发挥引领性和带动性。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个经济应当逐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多利用”。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能源消费有何种影响?具体地,是否起到了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的作用?这是本研究试图解答的问题。 本研究首先从影响机理上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如何引致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的特点,产业关联性强,具有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导向性。鉴于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既能促进其他产业的技术提高,继而引起社会整体技术进步,又能推进产业升级转型,进而改变产业结构。在国内外已有研究中,多数学者都认为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是改变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主要因素。我们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产业革命和“结构红利”的视角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改变产业结构,继而影响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然后,将能源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分析,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起的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能源效率。具体地,又进一步分析了技术进步是如何分别通过要素替代以及外部性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的影响机制。此外,在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中,也会引发企业管理、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等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制度变革。在既有研究中,制度因素也是改变能源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影响能源消费的逻辑,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化改革、科技体制创新两个层面上推进制度创新,从而改变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路径。 在阐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能源消费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我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影响中国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分别来进行实证检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中,我们首先利用DEA方法测算了2000—2010年中国省级地区能源效率,然后将传统指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指标都纳入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除了全样本回归,还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化石能源资源和气候资源丰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组回归,以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三个维度的区域差异下,对能源效率的不同影响。还使用Bootstrap组间差异检验法来考察上述分组的系数在统计上的差异是否显著。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能源结构影响的分析中,我们首先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CM)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结构三者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考察。然后使用门槛模型,先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研发投入和人员投入不同时,其产出的变化对能源结构的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不同的情况下,工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对能源结构的门槛效应进行检验。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到一些主要结论。在能源效率方面,一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研发费用、人员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增长都显著提高了能源效率。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资源能耗低、产出高的特点,符合可持续性、低碳环保等先进理念,能够代表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政府的预期一致。同时,第二产业比例上升和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有负向影响,制度性因素如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和能源价格上涨对能效有积极影响,但后者发挥的作用不大。二是分区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化石能源资源和气候资源丰度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结构、技术和制度因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方式有别。具体来说,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增加会提高能源效率,中西部地区则反之。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在化石能源资源贫乏地区对能源效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作用,在化石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则并不显著。在气候资源贫乏地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投入对能源效率有提高效果,而气候资源丰富地区,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增加,以及产出增加时,能源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能源结构方面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是引起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比例增长的原因,前者对后者存在正向影响,反之亦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结构的优化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会削弱高耗能产业在工业中占比的增长,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耗能产业的扩张有一定抑制作用。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与高耗能产业在工业中的占比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在长期能够保持均衡状态。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研发投入和从业人数对能源结构改进存在门槛效应,即这些变量只有在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才会对能源结构的改进起到正向作用;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在达到一定门槛值后,高耗能产业的减少有利于能源结构的改进。 上述结论给我们带来几点政策启示:第一,促进研发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第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提升产业价值链,同时控制高耗能产业的增长。第三,政府在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有关能源政策时,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第四,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大力引进人才,吸纳高素质劳动力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五,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需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如下几方面:第一,在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引入了新的视角,加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变量。第二,在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上,引入按化石能源资源和气候资源丰度这两个维度进行分组分析。第三,在实证研究中,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CM)以及面板门槛模型(Panel Threshold Model)对2000—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影响规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王洁;杨博维;杨继瑞;;以新兴产业催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J];财经科学;2009年07期
3 杨以文;郑江淮;黄永春;;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基于昆山制造企业的经验数据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4 肖兴志;韩超;赵文霞;邓菁;齐鹰飞;曹志来;郭晓丹;万丛颖;李姝;王建林;王岭;王雅洁;李少林;;发展战略、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5 韩雪莲;谢理;赵文霞;;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进入、时机与绩效——基于180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6 肖兴志;王建林;;谁更适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研发行为的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7 连玉君;程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融资约束还是代理成本?[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8 车维汉;王茜;;1980-2006年东亚经济波动的原因——基于面板VAR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9 时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J];理论参考;2010年11期
10 刘志阳;施祖留;;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对策[J];理论参考;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袁中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必锋;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李锴;FDI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6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2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