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参与G20进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 澳大利亚 G20 全球治理 出处:《外交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二十国集团(G20)的创始国与成员国。相比于G7发达国家成员对于旧秩序的维护,亦或是新兴国家对于新秩序的争取,澳大利亚立场更为中庸,在保持积极参与、支持国际秩序改革的同时,更多扮演着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间的沟通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澳大利亚对于G20进程的参与,主要基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与国际环境变动,且在加入G20之后,推动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的取得。这与其自身在此平台中的明确定位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关系。正如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毕晓普的强调:澳大利亚的繁荣和发展机遇在于这个国家对于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参与。作为澳大利亚参与全球治理的唯一平台,毫无疑问,G20对于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发展上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以1998年第一次20国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到2016年G20首脑会议为时间段,通过对澳大利亚在2008年前对于部长级会议和2008年后对于首脑峰会的参与过程以及所作出的主要贡献进行梳理,来分析澳大利亚在G20中的政策偏好以及其原因,进而总结澳大利亚对G20的利益诉求与参与战略,填补国内澳大利亚G20研究的空白,为中澳两国在G20议题上的合作进行探讨,更提供另外一个思考澳大利亚外交的角度。
[Abstract]:Australia, the largest country in Oceania, is also the founding member and member of the Group of 20 (G20). Compared with the members of the G7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maintenance of the old order. Or the emerging countries to fight for a new order, Australia's position is more moderate, while maintain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up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Australia's participation in the G20 process is largely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after joining the G20. I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achievement of a number of substantive results.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ts own clear positioning and effective use in this platform. As emphasized by the Australian Foreign Minister Bi Xiaopu:. Australia's opportunity for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lies in the country's participation in regional and global affairs. It is the only platform for Australia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No doubt. The G20 is critical to Australia's national interests and strateg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first G20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meeting in 1998 to the G20 summit in 2016 as the time frame. Through a review of Australia's participation in and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Ministerial Conference before 2008 and to the Summit after 2008. To analyze Australia's policy preference and its reasons in the G20, and then summarize Australia's interest demands and participation strategy to fill the gap in domestic G20 research. To discuss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on G20 issues, and to provide another perspective on Australian diplomacy.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14.4;D8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托尼·麦克格鲁,陈家刚;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1期
2 王乐夫,刘亚平;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J];学术研究;2003年03期
3 王荔红;浅谈全球治理理论及其制度治理实践[J];东南亚纵横;2003年11期
4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吕晓莉;“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6 王小民;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7 孙辉,禹昱;国际政府组织与全球治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任剑涛;;在一致与歧见之间——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问题[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4年00期
9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10 庞中英;;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研究[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认知与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4 王明国;;全球治理机制复杂性的兴起:挑战与反应[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贾庆国;;中国与全球治理:挑战者还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Byung-Hee Soh;;中国在设计新的与和谐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许涛;;全球治理与中国战略的路径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王义桅;;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丽纯;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政治议题[N];学习时报;2009年
3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崛起的中国与全球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张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成见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三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7 高奇琦 杜欢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五国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柯顿;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除了全球治理,,没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博;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许健;全球治理中的经合组织及中国与其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4 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外交学院;2010年
5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9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晋佳丽;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蓓蓓;全球治理困境与G20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舒飞洋;《中国走向世界:不完全大国》(第四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唐立辛;“全球智库”的发展对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与作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彭琴;全球治理下的跨国城市网络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谭甜甜;基于全球治理视角下的核恐怖主义防治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10 江睿;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全球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74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7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