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困境与中国经济增长转型
本文关键词: 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结构 金融国家 贸易国家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出处:《东北亚论坛》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国家";另一方面,它在美国国内外形成了双重的"中心—外围"结构,在国内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中产阶层破产,在国际上则形成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分工、竞争格局,导致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和以BRICS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巨大。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存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各个层面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参与,也将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Abstract]:The world economy is now facing low growth, low inflation and low interest rates, and is in the midst of a long period of sluggish and depressed growth. In the short term,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resulting changes in the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 are of course, but in the long run, The historic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world economic growth play a more fundamental rol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financia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began on 80s of the 20th century, is a major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capitalism in the past five or six hundred years. On the one hand, it makes the American economy surmount the "geography 路real economy space" formed since 16th century, and opens up another new "electronic 路financial economy space". A "financial country" in which capital flows freely to plunder global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It forms a dual "center-periphery" structure at home and abroad, causing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t home, bankruptcy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a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financial countries" and "trading countr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resistance to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ther th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BRICS, is enormous. There is an import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ownturn in worl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l. The slowdown in global economic growth will certain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l.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l and China'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at various levels, such as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will also provide new impetus for the long-term growth of the world econom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大学中日经济共同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度重大招标课题(2015ZDA017)
【分类号】:F113;F1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联合国预测世界经济将增长3.5%[J];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07期
2 辰英;世界经济值得关注的几个动向[J];当代世界;2000年03期
3 秦猹;世界经济500强企业哪些国家最多──《财富》论坛上海年会引发发思考之三[J];上海保险;2000年06期
4 程极明;关注新问题、新动向——介绍《世界经济新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03期
5 邵峰;“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6 ;欢迎订阅200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9期
7 ;欢迎订阅2001年《世界经济与政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0期
8 黄卫平;世界经济:面对2000年的思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日本调查显示未来25年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增长将居全球之首[J];城市技术监督;2000年02期
10 周国梅,曹凤中;21世纪世界经济特征[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宪磊;;2011年世界经济面临大变革大调整[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2 易纲;;当前世界经济的失衡和对策[A];2005年冬季CCER中国经济观察(总第4期)[C];2006年
3 新川陆一;;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C];2012年
4 何道隆;;9.11事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易纲;;当前世界经济的失衡和对策[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6 孙利艳;;关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曹玉娜;;2007-2009世界经济危机的背后[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仲山;;在国际共同发展中加快中国发展步伐——浅论孙中山“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战略思想[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9 洪远朋;;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十点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附录二 2012年世界经济大事记[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卫平;美日经济新变化影响世界经济[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2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刘洪;2007年世界经济:风险在加大增长仍强劲[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记者 张立君 婕宁;世界经济将继续好转[N];证券日报;2003年
4 晓凡;今年世界经济喜忧并存[N];中国贸易报;2004年
5 谭浩俊;在世界经济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6 实习记者 吴洋;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N];广元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国章;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半壁江山[N];经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红;世界经济背负“三座大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9 管清友;世界经济走出衰退尚需时日[N];经济参考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齐东向;世界经济转型中的风险与机遇[N];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子;世界经济新常态下广东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2 魏豪;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3 Franz Francisco Chan;人力资本:在快速增长的世界经济中开发知识资本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9年
4 刘成高;世界经济的非均衡传导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莫晓芳;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APEC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2年
6 赵建彬;世界经济中的随机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王跃洲;世界经济论坛:缘起与发展(1971-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任冲;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战略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莫介能;“9·11”事件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10 竹俊;全球视角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48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4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