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20世纪中国二元经济模式变迁与比较研究——基于三农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17 13:10

  本文选题:二元经济 切入点:制度变迁 出处:《财经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自20世纪初期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之后存世长达百年之久,模式几经变迁,对中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20世纪以来二元经济模式发展的演变史实为基础,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三农视角对20世纪三种二元经济模式之成因、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种二元经济结构均导致城乡分化、三农衰败的共同结局,但在具体路径选择及影响程度等方面又有不同,具体表现为:(1)20世纪初期形成的市场诱发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城乡不平等贸易、资金市场性流动等市场机制作用,导致社会阶层与城乡严重分裂、社会失控的局面;(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制度约束型二元经济结构通过统购统销、户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刚性制度约束,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与农民收入的过度平均;(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形成的复合型二元经济结构则由于制度刚性约束与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三农在城乡贸易、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劣势地位。文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当前二元经济结构的复合性质及其内卷化发展特征,为如何依靠市场驱动和制度改革来破解当前二元经济的困局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启示。
[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China has formed a dualistic economic structure, which has existed for a hundred years since then. The pattern has changed several times, which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ualistic economic model since 20th centu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n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three dualistic economic models in 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finds that the three dualistic economic structures lead to urban-rural differentiation. The common outcome of the declin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different in the aspects of specific path choice and influence degre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formation of market-induced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unequal trad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s, such as capital market mobility, has led to a serious split between social strata and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sulting in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ociety is out of control. In the fifties and six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which was formed in the fifties and six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was formed through the system of unified. The rigi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such as the people's commune system lead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excessive average income of farmers. The compound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formed in the 1980s and 1990s is due to the joint action of institutional rigidity constraints and market factors. The article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current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internal development. It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how to rely on market drive and system reform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the current dual economy and to deepen the rural reform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C790146)
【分类号】:F1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茂荣;论我国的二元经济(下)[J];中国职工教育;2003年12期

2 姚伟;;江西省二元经济及其转换对策[J];江西煤炭科技;2006年03期

3 张勇;张宁;;工农二元经济与城乡二元经济的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呼延显岗;论中国二元经济的一元化[J];经济改革;1995年03期

5 刘保满;温振伟;;二元经济一元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9期

6 卞爱美,翟留栓;二元经济有效增长的需求带动机制理论研究[J];齐鲁学刊;1999年05期

7 李静霞;中国二元经济演化进程分析[J];财经研究;2001年08期

8 牛习昌;我国二元经济与二元意识互动性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文武,钱以璐,左楠;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南京二元经济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S1期

10 汪先平;;论我国二元经济的特殊性[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江淮;高彦彦;;以产业转移为背景的城乡二元经济演变——基于江苏发展历程的经验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丁思颖;;城市化与二元经济转化[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小凤;;统筹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陈东海;二元经济困扰美英[N];上海证券报;2013年

2 黄小鹏;新二元经济与金融资源错配[N];证券时报;2013年

3 ;什么是二元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8年

4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统筹城乡”课题组邋执笔:戚攻;辩证看待“统筹城乡”中的几个问题[N];重庆日报;2007年

5 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贸易研究司 陈全生;调整产业政策 统筹新二元经济[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齐东平;结构调整要选准三个着力点[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赵京兴;发展县域经济扭转投资与消费失衡[N];中国财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向仁康;内生动力、机制与途径: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刘帅;二元经济转型中技术创新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3 张新生;我国二元经济与健全社会保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谢杰;汇率改革、贸易开放与中国二元经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陈锋;中国现阶段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亚娟;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2 崔元常;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二元经济叠加和中国对策[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刘伟涛;从制度角度对我国二元经济的定量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金元凯;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二元经济转型与经常项目余额[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5 顾娜;我国省域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转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吴晓松;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转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沈翔;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投资率[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24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24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