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综合测评实证研究——与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3-23 04:11

  本文选题:科技创新绩效 切入点:综合评价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构建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DEA规模报酬可变(VRS)的BCC模型,对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进行综合测评,从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与武汉东湖、中关村、苏南三个示范区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四个区域自主创新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2013年间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排序为:中关村居首位,苏南、武汉东湖随后,长株潭最低。长株潭区域的纯技术效率在四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二,规模效率则排名最后。提高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把握好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间的关系,立足促进原始创新设计产业发展策略;加强区域科技优势与产业进行积极对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ing the BCC model of variable scale reward of DEA, evaluates the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from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is compared with the three demonstration areas of East Lake, Zhongguancun and Southern Jiangsu in terms of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The dynamic evolution trend of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region is studied.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The ranking of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etween 2008 and 2013 is as follows: Zhongguancun ranked first, Sunan, Wuhan East Lake, Changsha-Zhuzhou-Tan is the lowest.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ang-Zhuzhou-Xiangtan region ranks second among the four demonstration areas, while the scale efficiency ranks last.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Chang-Zhuzhou-Xiangtan region, we should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design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strengthen the advantages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tively connect with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core technology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triv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o the high-end.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体制机制研究”(编号:2014GXS2D026) 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体制机制优化研究”(编号:15K1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元;王海燕;;关于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6年01期

2 张伟;周鲁柱;;区域自主创新与投资支持探讨[J];东北亚论坛;2007年03期

3 赵士阳;;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4期

4 焦少飞;刘延松;张薇;韩非;;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解析与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6期

5 李屹鸥;;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25期

6 陈蕾;王亚星;;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布特征及其分类发展对策研究——创新系统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3年11期

7 陈蕾;;中国“后进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特征评价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1期

8 陶惠娟;张伟;周鲁柱;;加强区域自主创新的投资支持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9 杨忠泰;;川陕区域自主创新路径和模式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08期

10 孙立新;郭丕斌;;区域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以山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8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伟;周鲁柱;;区域自主创新与融资支持探讨[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付丽;;区域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对策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余博;;区域自主创新联盟与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张雪梅;王双;;国外科技政策模式对我国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启示[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耿鹏;齐红倩;;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与政府行为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SPVAR模型的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6 李美娟;陈国宏;庄花;;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健明;;如何培育区域自主创新能力[A];2006年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立新;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N];吉林日报;2012年

2 刘莹清;开发区努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3 张鹏;加快津冀区域自主创新合作[N];河北日报;2009年

4 陆雪林;思路定出路 认识促发展[N];上海科技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锋邋通讯员 周皖斌 居明元 王晨明;区域自主创新的先行区[N];科技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立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N];吉林日报;2012年

7 姜啸琴 本报记者 李天然;区域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N];大连日报;2012年

8 姜绍华 张怡恬;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态势及关键[N];人民日报;2014年

9 向畅;中国西部区域自主创新战略研究启动[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吴继峰;省科技厅与市政府进行工作会商[N];周口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燕;区域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丽努尔·拜格尼亚孜;新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2 苏彩平;创新系统视角下的山西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陈震强;区域自主创新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曹镇东;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唐飞;河南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安慧霞;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及其风险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赵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卢军;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中政府角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明;重庆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李波;威海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51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51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