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本文选题:县域经济 切入点:经济增长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按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八大经济区划分法对中国2003~2012年1902个县域的经济增长从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城镇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区域内溢出效应明显,对经济增长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程度和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需创新县域协调发展制度,促进资源与市场的县域互补;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和激活县域金融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此外,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强化县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和效率职能。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ividing the eight economic zones of northeast, north coast, east coast, south coast, middle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southwest of China and northwest of China,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of 1902 coun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2 is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spatial Doberbin model analysis shows that urbanization has obvious intraregional spillover effect on county economic growth and negative inter-regional spillover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deepening and the scale of government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conomic growth.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the county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new urbanization; innovating and activating the county financial system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mall government, big society," 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and efficiency function of county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基于要素配置视角的测度、分解及其决定研究”(71503173)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忠东,王雷;我国制度变迁与县域经济增长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建龙;;特色乃县域经济增长的“维生素”[J];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02期
3 崔翔;刘春学;李斌;;云南县域经济增长动因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2期
4 肖本明;;启动民间投资 促进县域经济增长[J];现代金融;2000年03期
5 高世元;适应市场调结构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J];探索与求是;2002年06期
6 高世远;;适应市场调结构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J];中国城市经济;2002年08期
7 王小刚;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 统筹城乡发展[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4年06期
8 欧阳建国;欧晓万;;县域经济增长目标确立的一个分析框架[J];金融经济;2005年06期
9 李晓玲;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统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年27期
10 姜雄飞;吴玉鸣;;广西县域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炳光;;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2 胡国瑞;;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做大山区县域经济增长极[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带动农民收入快速提高——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俞路;柯蓉;;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收敛与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基于1997-2010年的时期数据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3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啸 通讯员 朱建平;三产融合:县域经济增长的绿色能极[N];衢州日报;2013年
2 记者 李刚 通讯员 张小玲;涿州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N];河北经济日报;2013年
3 记者 张海芳 实习生 智慧;前10月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增长加快[N];包头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建设名副其实的县域经济增长极[N];河南日报;2014年
5 通讯员 赵德军邋记者 陆列嘉;我省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快效益好[N];安徽日报;2007年
6 郭得侠;东乡县项目投资助推县域经济增长[N];民族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郭耀华;构筑县域经济增长极[N];安徽日报;2009年
8 本报时评记者 李艾凌;产业集聚区:县域经济增长极[N];商丘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张玉生 赵明宝;庞大汽车城成县域经济增长有力支撑[N];张家口日报;2010年
10 王治国;卢龙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N];河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宏亮;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罗仲平;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长点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田宝;甘肃县域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陈春;县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付野;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晓晴;县域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2 殷文超;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3 关越佳;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谢丹;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实证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5 张祝钧;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王赵海;中部六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许豪;重庆市县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曾象云;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9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郑莹;吉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距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6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6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