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1 06:22
本文选题:人口流动 + 区域经济差异 ; 参考:《地理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依据中国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据,借助泰尔指数、空间分析、回归建模等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差异和人口流动的时空格局,探究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户籍人口计算的经济总差异和分解差异均大于基于常住人口计算的差异,户籍口径差异随时间扩大,常住口径差异则随时间缩小;2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在东、中、西地带呈现不同的中心—外围结构,东部以空间聚合的长三角经济发达县为面状核心区,具有都市连绵带特征,中部和西部则形成多个以中心城市为点状核心区的中心—外围结构;3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2000年和2010年流动人口比率的提高均显著促进流入地的经济增长,但在2000年会相对减缓流出地的增长,2010年则相对缓慢地促进流出地的增长,县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4省域和地带因素会干扰人口流动对县域经济差异的解释,在控制了二者的影响之后,人口流动对县域经济差异的扩大程度明显减弱;5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最为突出,其次是以工业化水平所体现的经济结构,人力资本、财政分权和区域战略的影响较小;对流出地而言,重视劳动力回流、推进人口家庭化迁移、加快工业化进程,是防止乃至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关键。
[Abstract]:Based on the fourth , fifth and sixth censuses of China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economic disparities and population movements of the Yangtze River , and explore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movements o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29001,414306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YJC790049)~~
【分类号】:C924.2;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雄武;蔡述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密集产业区的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2 柯有美;;长江经济带的建“带”之管窥[J];理论月刊;1993年05期
3 席凯明,蓝犁;提高系统总功效是发展长江经济带的首要任务[J];湖北社会科学;1996年12期
4 黄基秉,周李渝;开发长江经济带[J];今日四川;1996年03期
5 王佳宁;;长江经济带再续“前缘”[J];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6 刘东林,岳秀莲;西部开发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协调发展[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7 辛文;从整体上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J];天府新论;2001年01期
8 ;新著点击 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地图集[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王},
本文编号:1828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28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