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禀赋对我国城乡居民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家庭禀赋 + 炫耀性消费 ; 参考:《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迅速的发展,消费品市场快速膨胀。与之相伴的是不断增大的贫富差距和居民间在消费结构方面的巨大差异: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在食品、健康、教育等关乎个人和家庭长期发展的投入方面严重不足的家庭;另一方面,社会上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忽视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炫耀性消费。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家庭禀赋与中国城乡家庭炫耀性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以信号传递模型、参照群体理论等理论模型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炫耀性消费的经济机制以及影响机制在农村、城镇和城市家庭间的不同,并提出了家庭禀赋影响炫耀性消费的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调查数据对这些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家庭的炫耀性消费与家庭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农村家庭的炫耀性消费受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相对较弱,这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城市居民不同的聚集方式导致信息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第二,在排除了经济资本的影响之后,人力资本对家庭的炫耀性消费仍然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三,家庭的社会网络越大,人们进行炫耀性消费的需求就越大,其原因可能是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交流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就越明显;原始的或整合型的社会资本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在农村、城镇和城市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别。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onsumer goods market. It is accompanied by a grow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a huge difference in the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among the residents: 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food and health in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widespread neglect of practical and functional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this context, we mak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endowment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of urban and rural familie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signal transmission model and group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mechanism of household economic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influencing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in rural are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urban households, and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that household endowment influences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s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we make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se hypotheses by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o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re i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ousehol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the economic capital owned by the family. In contrast, the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is relatively weak by the household economic capital, which is rural residents and towns. Different aggregation patterns of urban residents lead to different information structure; second, after ex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capital, human capital stil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househol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third, The larger the social network of the family, the greater the demand for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the more abundant the social capital, the more obvious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impact of primitive or integrated social capital o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rural, urban and urban area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丽;范秀成;郑玉香;梁文宾;;炫耀性消费的营销理论[J];经济管理;2006年15期
2 毛艳飞;;浅析广告与炫耀性消费——以需要理论为分析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3 沈洁;郑玉香;;炫耀性消费理论及研究方向[J];经营与管理;2011年03期
4 刘兆洪;;对炫耀性消费问题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年08期
5 刘玉良;;消费、炫耀性消费和浪费:一个经济学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5期
6 梁小民;;谁在炫耀性消费[J];财经界;2006年11期
7 朱琳;;“炫耀性消费”《消费的欲望》的膨胀[J];世界环境;2007年03期
8 贺建平;魏杰;;消费社会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5期
9 潘旭明;孙开健;;炫耀性消费的社会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2007年31期
10 孙旖旎;;浅析中国炫耀性消费文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朱海燕;宋志一;林磊;;炫耀性消费的自我提升作用及其自尊差异[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姜岩;;中国独生代消费者炫耀性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翟新倩;;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成因及对策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朱惠静;;《重组家庭子女的青春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王瑛;;搞好“三理”教育的关键在家庭[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7 刘德枝;;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洋;炫耀性消费观念应该摒弃[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陈晓彬;炫耀性消费:也该刺激更要引导[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黑华丽;炫耀性消费 可以休矣[N];驻马店日报;2011年
4 杨亮;透视炫耀性消费背后的文化心理[N];光明日报;2007年
5 吴金海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炫耀性消费 滋生假冒伪劣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黄有光;炫耀性消费不利于环保与发展[N];文汇报;2002年
7 陈琼轲邋叶锋;“炫富”也得讲层次,学学人家盖茨[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潘小娴;炫耀性消费的幸福与禁锢[N];海南日报;2008年
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换个标签,麻雀变凤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俞可;融与学术的凡勃伦式解读[N];上海金融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袁少锋;地位与炫耀性消费倾向:自尊的中介效应[D];辽宁大学;2011年
2 王贺峰;中国情境下炫耀性消费行为的符号意义建构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闫超;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行为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郭f+澄;双职工家庭工作—家庭界面特征对个人满意度及其家庭生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马肖曼;乡—城新生代人口的家庭迁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邓遂;系统论视野下的乡村家庭突发事故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伊迪丝·华顿代表作之炫耀性消费解读[D];郑州大学;2015年
2 徐莹;大学生面子知觉与自尊对其炫耀性消费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3 赵婷婷;当代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4 王晓南;论炫耀性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5 朱春茸;权力感和自我建构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罗婕;90后白领女性炫耀性消费之社会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7 石可;低阶层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心理补偿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赵俊青;社会认同对新生代员工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9 陈旭;虚荣特性、金钱态度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许璐;炫耀性消费的动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1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31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