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测算及空间分异研究
本文选题:经济密度 + 空间分异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8期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科学评估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可以为区域经济分析和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以黄河流域50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权灰色模型、Jenks最佳分类法和Kernel分析等方法,基于人均、地均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构建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从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状态两个维度对2000年、2014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的特征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人均密度系统影响,地均密度系统只是强化或减弱人均系统的分异强度。(2)黄河流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密度差异明显。东部经济密度水平高,且形成了以郑州、济南为中心的高级别集聚状态,中东部以西安为中心形成了次一级集聚状态,而中西部经济密度整体水平低且仅有少量的弱集聚核心和集聚影响区。(3)流域中西部内部经济空间分异也发生变化。内蒙古、河南的经济密度水平较高,而其他省区的水平相对较弱;流域中西部高水平、中高水平经济密度区域及实力较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河南中部、陕西南部、山西中部,其他省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较弱。
[Abstract]:County economy is the basic unit of national economy.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unty econom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decision basis for regional economic analysi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making. In this paper, 504 coun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re used as research units, the entropy weight grey model and Kernel analysis are used. The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density evalu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economic density are constructed by the economic density comprehensive index, which is composed of local average. Two dimension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stat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unty economic dens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2000 and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conomic density in the basi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per capita density system, and the mean density system only strengthens or weakens the differentiation intensity of the per capita syst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obvious. The economic density level in the east is high, and it forms a high-level agglomeration state with Zhengzhou and Jinan as the center, and Xi'an as the center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of the country. However,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low economic density and only a small amount of weak agglomeration core and agglomeration influence area. 3) the economic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s also changed. In Inner Mongolia and Hena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nsity is relatively high, while the level of other provinces is relatively weak. Southern Shaanxi, central Shanxi, other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the core and extension of the weak axi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河下游背河洼地区土地变化的历史过程及主要驱动力”(批准号:41601175)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近50年风蚀对中国北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批准号:162300410132)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批准号:16IRTSTHN012) 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批准号:2016B088)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兵;卢新海;周敏;;中国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分布动态演进[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10期
2 于成学;葛仁东;;资源开发利用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6期
3 皮亚彬;;集聚与扩散并存——我国区域差距演变的新特征[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01期
4 张改素;丁志伟;王发曾;;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5 沈体雁;劳昕;杨开忠;;经济密度: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2年07期
6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Labor Productivity of Core Cities in Northeast China[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2年02期
7 李敏纳;蔡舒;覃成林;;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态势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8 覃成林;李敏纳;;区域经济空间分异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模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9 曹广忠;白晓;;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10 覃成林;周二黑;;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娟;;西区黄河流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研究——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J];商业经济;2017年08期
2 张鹏岩;李颜颜;康国华;孙东琪;卢谦成;周志民;;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测算及空间分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8期
3 陈真玲;李金铠;李静;;中国省域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经纬;2017年04期
4 齐蘅;吴玲;;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收入水平的协调度分析[J];经济地理;2017年06期
5 王博;陈笑筑;王誉霖;;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6 张雅文;文传浩;;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县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基于乌江流域的ESDA-GIS分析[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黄健柏;贺稳彪;丰超;;全球绿色发展格局变迁及其逻辑研究[J];南方经济;2017年05期
8 马勇;黄智洵;;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及时空演变探析——基于GWR模型[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5期
9 张子珍;;基于企业区位选址的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7年05期
10 张立新;朱道林;杜挺;谢保鹏;;基于DEA模型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J];资源科学;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赫;梁红梅;王富喜;崔青春;李鹏;;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变格局——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证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4期
2 车亮亮;韩雪;赵良仕;武春友;;中国煤炭利用效率评价及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3期
3 李素峰;严良;牛晓耕;严筱;张明辉;张婷婷;;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24期
4 谭术魁;胡玲;张路;;湖北省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4年22期
5 田云;张俊飚;尹朝静;吴贤荣;;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6 王文蝶;牛叔文;齐敬辉;丁永霞;李娜;;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活能源消费与收入的关联及其空间差异分析[J];资源科学;2014年07期
7 李晓西;刘一萌;宋涛;;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8 李林山;杨青山;刘贺贺;马延吉;;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市区位与区域均衡发展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2期
9 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10 王兵;黄人杰;;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000-2010——基于参数共同边界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合;建设黄河流域能源产业密集带的构思[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2 李笔戎 ,林启俭 ,艾克秀;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与总体功能[J];人文杂志;1991年02期
3 李慕寒;;亚洲民族概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1年04期
4 杨进;黄河流域的有关数据[J];中国水利;2000年02期
5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J];林业与社会;2001年01期
6 陈述德;;时代呼唤:黄河流域再度辉煌[J];决策与信息;1996年11期
7 周国富;夏祥谦;;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河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8年11期
8 张文合;关于建立黄河流域能源产业密集带的设想[J];宁夏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9 张世英;研究黄河流域经济的拓荒作——《黄河流域经济》评介[J];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07期
10 李丹;;天津—黄河流域九省区“大通关”建设必要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文鸽;殷会娟;何宏谋;;黄河流域分级水市场的建立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林嵬 丁铭;黄河这么缺水,他们还在玩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记者 王聪;专题研究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N];民主协商报;2007年
3 记者 尤婷婷;专题研究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N];甘肃日报;2007年
4 丁铭;水资源制约黄河中游经济发展[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芳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安乾;地域文化与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模式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7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0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