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地区主义:中国地区合作的新路径
本文选题:开放的地区主义 + 地区合作 ; 参考:《教学与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开放地区主义的回归,表明东亚新地区主义的研究视角对开放地区主义存在误读。中国倡导的开放地区主义其目标可以概括为,基于开放的理念,从国家层面到地区层面甚至再到世界层面打造具有规则一致性的开放型经济,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问题。为此,中国重构了开放地区主义的基本规则,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以打造统一的地区市场。未来,开放地区主义面临着逆全球化、地区统一市场建设和地区合作机制建设的三大挑战。
[Abstract]:The return of open regionalism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misinterpretation of open region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The goal of open regionalism advocated by China can be summarized as building an open economy with consistent rules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to the regional level and even to the world level,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penness.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Therefore, China reconstructs the basic rules of open regionalism and speeds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ee trade zone strategy to create a unified regional market. In the future, open regionalism will face three challenges: reverse globalization, regional unified market construc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分类号】:F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协峰;亚太新地区主义的未来发展模式[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95期
2 耿协峰;亚太新地区主义的未来发展模式[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05期
3 许娟;王崇理;;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4期
4 江扬;;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探究[J];理论界;2011年06期
5 裴大刚;;浅析东亚地区主义进程[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9期
6 赫特,索德伯姆,袁正清;地区主义崛起的理论阐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1期
7 肖欢容;地区主义及其当代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2期
8 汉斯·W.莫尔,郎平;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相互矛盾还是相互推动的进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9期
9 陈明路;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欧合作[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耿协峰;地区主义的本质特征——多样性及其在亚太的表现[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顾炜;;中国的地区主义研究(2001—2010)[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2 廖育人;;地区主义战略:中国的现实抉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王丽琴;;东亚新地区主义和东盟方面的经济动力[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肖欢容(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地区主义的新浪潮[N];光明日报;2001年
2 陈岩(经济学博士);开放的地区主义是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朱宰佑 韩国庆熙大学中国语学课长;东亚地区主义离不开中国的领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CBN记者 陈晓晨 实习记者 洪嘉泽;东亚地区主义:开放性与灵活性是特色[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Razeen Sally/文■刘宇鸥/译;亚洲地区主义的兴起[N];经济观察报;2003年
6 庞中英;“开放的地区主义”如何开放[N];东方早报;2005年
7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吴心伯;美国—东亚关系的新走向[N];解放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麻陆东;东亚地区主义发展路径:过程中的政府间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肖欢容;地区主义理论的历史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周慧来;霸权与地区主义:美国与冷战后东亚地区合作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卢光盛;地区主义视野中的东盟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6年
7 喻珍;冷战后地区主义视角下的海湾地区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李春怡;东亚地区规范对比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莹;冷战后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合作中的实践与发展[D];兰州大学;2008年
2 鲍燕;新旧地区主义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宋晓东;中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4 王玉主;亚太地区:开放的地区主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江娟;论东亚新地区主义[D];吉林大学;2007年
6 许斯嘉;开放的地区主义:东亚地区整合的理论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舒天;论东盟规范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D];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
8 余梦妮;东北亚新地区主义的现状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9 卢春光;东亚地区主义的结构、特点与前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华;新地区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1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