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研究
本文选题:绿色技术效率 + 随机前沿分析模型 ; 参考:《软科学》2017年08期
【摘要】: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度我国各地区1996~2014年绿色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地区差异,引入空间计量技术研究绿色技术效率的收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特征表现为东高西低,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范围内绿色技术效率水平不存在β绝对收敛,经济发展水平、RD投入、科技进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能源强度对各区域绿色技术效率的收敛有显著影响,剔除这些变量的影响,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范围内的绿色技术效率的增长随时间趋于收敛。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gree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n every region of China from 1996 to 2014,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vergence of gree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s studied by introducing spati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gree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n China is on the low side, showing a slow rising trend,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 and low in the east, low in the west, and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in the east, in the middle, in the middle, There is no absolute convergence of gree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n the west and the whole country.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nvergence of gree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regions. Ex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se variables, the growth of green technology efficiency in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and national areas tends to converge with time.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9006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ZDB030)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B002)
【分类号】:F1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楚;沈满洪;;工业绩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2 李少华;徐琼;;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7期
3 郭艳秋;路世昌;;辽宁省技术效率的趋同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1期
4 王思薇;安树伟;;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5 许俊斌;;基于人力资本的技术效率分解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7期
6 钟鸣长;;自主创新能力与地区技术效率提升的关联机制及实证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师萍;宋文飞;韩先锋;张炳南;;我国区域研发技术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与收敛性分析[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8 李猛;;欠发达地区技术效率变迁机制研究——以贵州为例证[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5期
9 郭艳秋;;产业结构对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16期
10 石风光;;中国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测算及随机收敛性检验[J];系统工程;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承亮;岳宏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炳炎;蔡锋伟;;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的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陶长琪;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技术效率与要素积累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6 华萍;;不同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份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7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TFP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军;中国经济跨越“效率台阶”[N];文汇报;2004年
2 涂正革;产权改革: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N];中国财经报;2006年
3 全国政协常委 翟泰丰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 张幼文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多种经济成分各展所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从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比较及增长源泉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雄辉;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倪强;基于随机前沿和随机森林法的沿海开发区发展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玲;FDI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李晓清;国际贸易、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培;产业升级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白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术效率时空演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秦俏寒;经济开放度对中国技术效率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6 王静;西部地区科技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7 齐智;技术效率测算方法探讨[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8 夏雨霏;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9 周材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10 张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动力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58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05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