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水平、金融结构与国家技术创新研究
本文选题:新结构经济学 + 金融结构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14期
【摘要】:利用85个国家1989—2011年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结构对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高收入水平国家偏向于金融市场的金融结构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思想,对该结果进行了解释: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创新结构不同,即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比例不同。从事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企业在风险特征、企业规模方面具有差异,这要求不同比例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信贷与之匹配。由此,创新结构决定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最优金融结构。因此,在特定发展阶段,存在与之相匹配的最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该结论强调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的必要性,为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也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85 countries from 1989 to 201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structure o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nder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of high-income countries is more favorable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R & D and imitation innovation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income level countries. Enterprises engaged in independent R & D and imitation innovation have different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enterprise size, which requires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financial markets and bank credit to match them. Therefore, the innovation structure determines the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refore, in a specific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re is a matching financial structure that can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st effectively. The conclusion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development stage, and provides new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and also has clear policy implication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D042)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16KRM006)
【分类号】:F124.3;F126.2;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志帆;龙晓旋;;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年12期
2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3 林毅夫;;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什么?——获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感言[J];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01期
4 左志刚;;金融结构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影响机理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5 何国华;刘林涛;常鑫鑫;;中国金融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J];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6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勇民;技术进步与金融结构的协同演化研究:理论和实证[D];吉林大学;2014年
2 张佳睿;美国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刘林涛;中国金融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理论与实证[D];武汉大学;2012年
4 王莉;基于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永礼;李孟刚;;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8期
2 张天华;董志强;许华杰;;大城市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3 蔡庆丰;田霖;林志伟;;地区融资模式与创业创新——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发现[J];财贸经济;2017年07期
4 周惠民;林海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基于长三角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07期
5 汪上达;;银行业结构改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和金融约束减轻的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13期
6 吕星嬴;周建;凌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探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7期
7 邱海洋;;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影响的动态空间计量[J];统计与决策;2017年12期
8 魏玮;郝威亚;;收入水平、金融结构与国家技术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14期
9 刘贯春;;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双重视角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7年06期
10 徐昭;;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国企属性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莉云;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D];浙江大学;2017年
2 闫超;基于耦合理论的高技术产业金融供给侧改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林仁红;技术市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机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文武;研发投入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龚传洲;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支持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马军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肖科;中国政策性金融促进自主创新的有效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辉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志帆;;“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吗?——基于增长收敛模型的识别方法[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2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J];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3 姚耀军;董钢锋;;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4年01期
4 林毅夫;徐立新;寇宏;周叶菁;裴思纬;;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03期
5 罗文波;;金融结构深化、适度市场规模与最优经济增长——基于资本形成动态博弈路径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6 何国华;常鑫鑫;;中国金融结构的特征及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制约[J];武汉金融;2010年02期
7 陈雨露;马勇;;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危机[J];金融评论;2009年01期
8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9 谢德仁;陈运森;;金融生态环境、产权性质与负债的治理效应[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10 康志勇;张杰;;中国金融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童藤;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黄凯南;企业和产业共同演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防微;;“人平”收入水平引发的忧思[J];决策与信息;1994年06期
2 顾纪瑞;美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及部门、族裔、地区差异[J];现代经济探讨;2000年04期
3 陈彦玲 ,陈首丽;国有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水平基本分析[J];统计研究;2002年08期
4 茅于轼;;在印度思考中国[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年08期
5 郭明杰;王学信;张一帆;;收入水平对城市居民金融人格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年02期
6 林白鹏;我国城镇职工家庭收入水平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王石;冯宗宪;王华;;自然资源对地区收入水平的效应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年06期
8 王宇艳;;要重视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萧灼基;;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社会收入差距[J];经济纵横;2006年01期
10 尹世杰;;市场经济下的居民消费问题[J];经济研究;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利兴;;对扩大内需重要性的新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慧峰;我国将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记者 何海峰;以大项目助推城乡大发展 带动群众收入水平大提高[N];陇东报;2012年
3 记者 成立新;普遍提高我区各类人员收入水平[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薛志伟;如何评判自己的收入水平[N];经济日报;2012年
5 湖北省政协 曾宪初;提高收入水平 改善收入结构[N];江淮时报;2010年
6 傅红春;收入水平并不等同幸福指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鲁政委;提高收入水平是激发消费需求关键因素[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伊犁州统计局;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生活质量全面提升[N];伊犁日报(汉);2012年
9 记者 肖建生 通讯员 林嘉;收入水平继续位居中部六省第一[N];湖南日报;2010年
10 汪同三;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国人收入水平是关键[N];社会科学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贺妮妮;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健康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亓伟;中国收入水平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14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11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