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4 09:52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我国实施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发展我国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我国于2008年底才正式提出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参考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联盟的持续稳定发展对技术创新有重要作用。研究联盟稳定发展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共生理论强调在共生系统中多方互惠共存,使共生系统得以持续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目标有内在一致性。本文综合共生理论的思想,从共生三要素分别讨论了联盟成员选择、联盟运行机制和联盟运行环境对保持联盟稳定持续的重要作用。在选择联盟合作成员方面,以选择企业为例,根据企业资源和企业信度两个维度设定了10个指标,由专家打分然后得出每个企业的最后得分,根据分数在波士顿矩阵中的分布得出最优选择,方法简单易行;分析联盟运行模式方面,采用罗杰斯特克模型,分析联盟动态发展达到稳定状态的条件;对联盟的外部环境进行PELEST分析,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环境五方面进行阐述,为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切入点;最后根据共生理论及影响共生稳定的因素提出了建议。
[Abstract]: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innovation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our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t was only at the end of 2008 that our country formal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There is no mature experience to learn from it. On the basis of reference to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lli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alliance. The symbiotic theory emphasizes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parties in symbiotic system, which makes the symbiotic system sustainable and stable,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Based on the idea of symbiotic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alliance member selection, allianc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alliance operating environment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alliance from the three elements of symbiosis. In the selection of alliance members, take the selection of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enterprise reliability two dimensions set 10 indicators, by experts score and then get the final score of each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fractions in Boston matrix, the optimal selection is obtained,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feasi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alliance by PELEST, respectively,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leg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to provide a starting point for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Finally, based on the symbiotic theory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symbiotic stabilit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晓霞;;日本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3年23期

2 孙利辉,崔文田;创新联盟的一对一动态形成机理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年10期

3 本刊记者;;中部国家高新区创新联盟首届峰会在太原隆重召开[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05期

4 刘俊;;“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价值分析[J];经济师;2007年01期

5 胡耀辉;;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持续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2期

6 胡耀辉;刘一宁;;基于信任的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6期

7 刘俊;;论非零和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52期

8 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知识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S1期

9 余博;;呼唤自主创新联盟[J];企业管理;2008年02期

10 刘俊;;非零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运作模式及进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文寅;;中美扶持政产学创新联盟政策比较[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知识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贾英杰;程莉莉;;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成功因素[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邓杰帆;;谈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如何实现高效运作——以电镀废水提标研发实践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5 余博;;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李娟;;探讨创建海洋工程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A];201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张敬文;谢翔;;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附录一:中国研究生跨学科协同创新联盟《博士视界书库》征稿通知[A];2014首届“跨学科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李建民;;基于生态视角的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程国平邋曹阳;构建自主创新联盟 重塑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高松;首个中药饮片技术创新联盟成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杞人 朝胜;网络信息安全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高博;从“闪联”到“创新联盟”[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张丽华;我市再添两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威海日报;2009年

6 具文;江西南昌成立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科边;省科技厅召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会[N];四川科技报;2010年

8 记者 李琦琨;遵义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9 记者 侯永锋 赵静;沈阳成立四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辽宁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郭伟;八措施支持创新联盟发展[N];河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耀辉;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谐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韩馥冰;高校知识创新联盟及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岳建明;智能交通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露林;网络经济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冯鲁闽;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李胜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王瑭;典型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特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何礼鹏;基于合作对策的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夏玲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问题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苏秋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8 孔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社会资本贡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樊琦;契约控制与快速信任影响创新联盟形成绩效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10 吕焕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1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221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